|
||||
好大一个鬲 张健莹 这个鬲48厘米高,最粗的腹围108厘米。够大。 它是一个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的灰陶陶器,是实用器,用来烧煮东西的,这么大的容量煮多少吃食啊。想来它应该不是家用的炊具,是在祭祀时聚会时才用的,那煮的该是猪牛羊肉吧。 它下面是三个足,三点成一面,正好平衡;三足是空足,下面烧火受热面就大了,鬲的容量也就大了。 它的表面有绳纹,那是用一根两头细中间粗的木棒缠上绳子在鬲的陶坯上压印出来的,施以绳纹,可以加固防止变形。绳纹是一种比较原始的装饰纹,其后沿用了很长时间。 它的内壁上留有手制成型的痕迹,显示它是用泥条筑成的,就是先将泥制成泥条,再圈起来,有用一根泥条做完器物的,也有用泥条一层一层叠加上去成型的。然后将里外抹平抹光,制成器形。现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用这种办法制造陶器。 从实用的角度,鬲的造型已经很科学了,譬如摆放稳当,譬如最大限度吸收热能,从审美上说,造型有别于其他容器,自成一体。后来的青铜鬲也是这种形制,这种造型略加改变,就是宋代的鬲式炉,就连最受收藏者青睐的大明宣德炉,有一种造型也叫鬲式炉,不过是将足缩到最小将腹扩到最大罢了。鬲通体的绳纹装饰,或整齐排列或错落有致,都更凸显鬲的粗粝的美,现代人从中看出的是古老古风古朴。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