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阅汉堂记
养生堂
新书架
随笔
雨打麦浪
散文
lh4593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随笔

打麦场上

柴清玉

现在的麦收绝大部分是机械收割,打麦场已经很难看到了。

我的童年正是农村大集体的时候,生产队每年都种不少麦子,收割麦子全靠人工。入夏,小麦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时节,农人们早就耐不住了,擦掌磨镰地急着收割。很快就进入了收割季节,队里除了老弱病残,男女老少都加入到了收割麦子的行列,连村里的小学也放了麦忙假。

人们的脸上挂着收获的喜悦,挥舞镰刀,汗流浃背,热火朝天,龙口夺粮。如果不抓紧收割,一场大风或者一场雨,都可能使一年的辛劳付之东流,吃饭就会成为严重的问题。可以想象那是一个喜悦伴着焦虑的时节。

农人们起早贪黑,麦子不几天就割完了。大家将收割的麦子运回打麦场碾打。打麦场一般建在村头,方便运输又通风向阳。麦子在碾打前先要在场上铺开在太阳下晒两天,然后赶着牛、马,拉着石磙一遍一遍地碾压,颗粒饱满的麦粒就落到了麦草的下面。打场需要好几天,要赶时间,不能松懈,白天忙完后,晚上还要派几个社员去看场,防止失火和偷盗,还要利用晚上起风时扬场。

那时候,我在村里上小学,收麦、打场的时候,学校都会放十天左右的麦忙假,我常常跟着父亲去打麦场看场。太阳快要落山时,生产队队部门口挂着的那段旧铁轨敲响了,被指定的几个晚上看场的人,就匆忙地赶回家吃晚饭,然后接替打场的人。当看场的人胳膊挟着旧被子回到场上后,夜幕就要降临了。

那时候没有污染,夏日夜晚的天空星光灿烂,村庄也特别清静,偶尔会传来几声狗叫声。几个看场人躺在松软清香的麦秸堆里,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地谈论着,还有东家长西家短的奇闻逸事,感到无限惬意,一天的疲倦仿佛也没了踪影。仰头望去,天空广阔而深邃,星星繁密而闪亮,偶尔还会有一颗流星拖着长长的尾巴从天际划过;四周黑黝黝的,夜幕下的山像巨人一样手拉着手;沟塘里的青蛙和树丛中的蟋蟀显得异常活跃,发出阵阵鸣叫声,像是一首首悦耳动听的催眠曲;晚风轻轻地吹拂着人们的脸颊,让人感到柔和舒坦,我觉得就像母亲的抚摸。多么宁静、美丽、安详的夜晚啊!我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起来,起来,太阳照屁股了。”父亲把我喊醒的时候,太阳已经升起一竿子高了,白天场里打下的一大堆麦子已经扬完,金灿灿的麦粒堆在场中央,几位看场的叔叔伯伯正蹲在麦堆旁聊着天。眼前的一切使我明白了,他们彻夜未眠,整整忙碌了一个晚上啊!多么勤劳、朴实、善良、厚道的农人乡亲哟!很多年后,打麦场上的这一幕幕仍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常常想,他们身上所具有的这种勤劳、朴实、本真的品质,也许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财富,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本,不能抛弃她、背叛她,而应该谨记在心,发扬光大。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