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天安门金水桥暴恐案
3主犯一审被判死刑
一条线游遍西湖千岛湖黄山
首个台风登陆汕头
新疆涉暴恐7案
13人被执行死刑
“郑州制造”创新基因始于8000年前
公立医院要“瘦身” 会否加剧看病难?
素质教育的郑州实践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今年医改敲定重点工作 公立医院改革列任务之首
公立医院要“瘦身” 会否加剧看病难?
释放垄断空间 腾出优质资源公立医院“瘦身”民营医院“健体”

核心提示

近日公布的2014年深化医改重点工作中,“公立医院改革”5年来首次位列各项任务之首。其中明确: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4张的地区,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和建设标准。这意味着公立医院不仅要控制总体规模,还要控制单体规模。人们不禁要问:公立医院规模大不好吗?控制公立医院规模会不会加剧老百姓“看病难”?记者采访相关业内人士对此进行了解读。

公立医院无序扩张有违医改目标

今年医改重点任务强调“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和建设标准”。

临沂市人民医院突破3000张、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约5000张、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8000张……近一二十年来,我国公立医院越建越大。据统计,全国单体医院规模超过4000张病床的超过10家,而美国规模最大的医院床位只有2200张。

深化医改的目标是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要求“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公立医院的无序扩张与这一目标背道而驰:大医院“一号难求”“一床难求”并未因规模扩张而缓解,医疗费用却在上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原院长赵平说:“大医院就像磁铁,越大就吸附着越多的医疗资源和病人,这种‘倒金字塔结构’是看病难看病贵的症结。”

明明医护人员已不堪重负,一些公立医院缘何仍拼命扩大规模?根子在于它们不真姓“公”,需要靠规模来创收。厦门第一医院一边要求糖尿病科医生下社区,一边又加上5000人次的门诊任务。院长姜杰说:“我们也想分流患者,可又担心患者人数减少,因为这意味着收入下降。”

释放垄断空间 腾出优质资源

根据今年的医改任务,9月底前要编制《全国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对公立医院的总体数量合理把控。

控制公立医院规模,可以减轻财政负担。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决算表显示,公立医院财政支出超过1000亿元,而这仅占医院收入的13%。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和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指出,真正的公立医院收入应全部来自财政,很显然我国财政无力负担。全国公立医院数大幅减少,才能让它们回归“公立”。

“大树底下不长草。只有控制公立医院规模,社会资本办医才能有空间。”广东省卫计委副主任廖新波说。

公立医院“瘦身”民营医院“健体”

公立医院“控规模”会否加剧看病难看病贵?

受访专家表示,我国看病难看病贵并非因为公立医院不够大、不够多,而是结构性供给不足。优质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公立医院,这样一方面导致病人向大医院集中;另一方面民营医院难构成威胁,公立医院缺少控费、提高服务质量的压力。

广东省发改委副主任张力军认为,真正姓“公”的医院应该是那些政府必须兜底的、社会资本办不了和不愿办的医院,如基层医院、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等。“除此之外,政府只要定规矩,让市场配置资源。”

公立医院“控规模”后,应引导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强化县级公立医院建设。

在公立医院总体数量控制后,应引导医疗资源社会化。“积极推动社会办医”今年首次被单列为一项医改重点任务,并明确要重点解决社会办医在准入、人才、土地等方面政策落实不到位和支持不足的问题。“如果医生不能自由流动,民营医院得不到这个核心资源,发展很难实现。”蔡江南说。

据新华社北京6月16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