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新郑·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三严三实——永恒的从政准则
“好想你”入榜中国特许连锁120强
基层风采
以书画为媒 情系老年人
积极开展安全生产
宣传咨询日活动
可敬 新郑一夫妇倾情养育孤女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可敬 新郑一夫妇倾情养育孤女

本报记者 赵聪聪 通讯员 王保建

在新郑市具茨山管委会金芒果小学任教的周强夫妇,6年多来克服种种困难,坚持义养一个无血亲关系无领养关系的女孩儿,并视如己出,在当地引起轰动。

今年38岁的周强朴实寡言,对记者说的头一句话就是:“云平这闺女十一二岁就成了孤儿,生活无依靠,谁见了都会心疼,我刚好碰见这事儿,给她一个温暖的家那是再平常不过了,我觉得这没什么。”

故事还得从2008年说起。李云平当时只是周强夫妇所带班级的一名学生。作为小云平的老师,他们对孩子的情况逐渐有所了解:自出生就被亲生父母弃养,后被养父抱养。养父为了孩子不受委屈,就一直未曾婚娶。但天有不测风云,养父在2008年意外亡故,爷爷奶奶年事已高,其他亲戚无力抚养,小云平一下子成了无根的小草,生活没了着落,每天情绪都很低落,成绩也一落千丈。

周强夫妇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们经过反复商量考虑,决定给云平一个温暖的家。

但这个想法遭到了父母的反对。当时周家的负担相当重。周强膝下有一双未成年的儿女在上学,年迈的父母也需要赡养,每个月还要还房贷。而这个家的收入仅是他们两口子微薄的工资,这会让本来就不宽裕的生活显得更加紧张。经过努力,做通父母的工作后,小云平终于走入这个大家庭并开始新的幸福生活。

“养育孩子是辛苦的,但也是幸福的。凡是我的孩子有的,云平就有,我们从没有觉得这三个孩子有什么区别,总是一样对待。”周强的爱人刘海燕告诉记者。在照顾好云平日常饮食起居的同时,还要进行作业辅导和心理引导。云平因年龄尚小,不太理解,有时会因学习上要求严闹点情绪。

不过让周强夫妇感动的是云平在高中时给父母写的一封信。那是段考后开家长会时,老师让学生给家长写的心里话。信中云平对爸妈的养育之恩和感激之情全部铺写在稿纸上。周强说他看完信之后泪如雨下。他总以为自己平时对孩子管教严厉了点,甚至还会有矛盾冲突,害怕孩子还小不理解,会记恨自己,看完信后他那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在周爸爸一家的精心照顾和自己不懈努力下,云平顺利考取四川外国语大学。家里也从此重新计划开销。周妈妈把每周全家人的生活费压缩到500元,扣除房贷后,再节省一些钱等将来还云平上大学每年6000元的贷款。虽然生活上紧张点,但是看到云平一天天出息了,周强夫妇都很满足。

“云平这孩子挺懂事,知道心疼和体贴父母,关心弟弟妹妹,家里人都待见她。”刘海燕告诉记者。平时放学一回家,就帮着家人洗碗、收拾房间,做家务,给弟弟辅导功课。假期里还到手机店等地方打点零工,贴补家用。有时候周强也趁着暑假外出做点零活,她就冒着酷暑跑很远的路给爸爸送饭。上大学后就更懂事了,经常打电话发信息问候家里。在学习之余还和同学做些兼职,加上平时节省,攒了钱就给家人买点衣服等礼物寄回家。

在电话里,远在重庆上学的云平告诉记者,大学里给她印象最深的是她同学有个在北京工作的姐姐,总是想方设法接济自己的妹妹。“同学的姐姐就是我的榜样,我也要做一个这样的姐姐。现在我要好好学习,等将来毕业了找份工作赚钱,帮着爸妈还银行的助学贷款,再帮着弟弟上大学,成为能让弟弟仰仗的大姐,让家人都过上更好的生活。”说这些话时,云平的语气充满了兴奋。

当记者问及自小就经历了那么多不幸,对社会和家庭有什么看法时,云平平静地说:“我虽然不幸,但同时也是幸运的,对于周爸爸、周妈妈和那些帮助过我的人,心里充满了感恩。”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