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素质教育”话题持续发酵
瓷器 发轫于古代郑州
市委常委班子召开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
郑欧班列已开行33班
综合影响力全国居首
部分驻豫全国人大
代表莅郑专题调研
台湾媒体访问团
参访郑州电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报《素质教育的郑州实践》报道在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
“素质教育”话题持续发酵
系列报道之三

郑州报业集团记者 李 颖 刘伟平

郑大商学院副院长蔡玉平教授建议:

媒体、知名教育机构、民企可与郑州二中合作

尝试混合制办学模式为素质教育探路

6月17日,本报一版头题《素质教育的郑州实践》一文刊发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广泛共鸣。昨日下午,郑州大学商学院副院长蔡玉平教授致电本报,夸赞报道视角独特,观点新颖,领教育风气之先,并提议郑州报业集团与郑州二中联合办学,吸纳国内外知名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以及有实力、有责任、有使命的民企参与,举办国际完中,政府提供特殊政策支持,在河南乃至全国教育体制改革上先行一步。

蔡玉平说,郑州报业集团推出这个报道非常好,郑州二中对素质教育探索的这种精神和勇气值得肯定和发扬。蔡玉平认为,依托郑州报业集团的优势平台和公信力,加上郑州二中的先进教育理念,可考虑办创新国际班,引进民间资本、国内外知名办学机构,尝试混合制的办学模式。在学制设置上,可借鉴贝思特的经验和理念,从幼儿教育、小学,一直到初高中,形成完整的基础教育体系。国际班招生人数不需过多,有责任、有担当的民企注资扶持,学生毕业后全部到国外高校学习,培养孩子们的国际视野,学成后回国效力,探索一条素质教育创新实践之路。

郑州四十七中校长郭勤学:

让学生得到均衡发展才是好学校

“热爱孩子、让他们得到均衡发展,这是每个教育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郑州四十七中校长郭勤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素质教育的郑州实践》报道很有说服力,也引起了广大教育者的强烈共鸣。郑州的教育发展到今天,广大教育人士付出了很大努力,素质教育也已经初具规模。

在家长们看来,管得严、名声大、升学率高,就是好学校;学生们则认为尊重个性和特长发展,老师和蔼可亲,办学条件好是好学校。郭勤学表示,所谓严和好只是一个相对标准,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才是好学校。

“孩子的成长有自身规律。爱好、兴趣不应该由学校、父母规划。”郭勤学说,“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知识、思维多元化,所以,不能‘一刀切’地办学。”郭勤学表示,办好素质教育,既要适合成绩优异的学生,也要适合一般学生的发展,同时,也要让有特长的学生找到自我发展的舞台。教育不能只单纯盯着语、数、外的分数。

郭勤学表示:“死读书,读死书,会获得高分,但是走不远,也不会有竞争力。”

过去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教育方式,出路单一,学与不学,有没有兴趣,都只能走高考独木桥。但是,教育发展到今天,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形式,只要家长配合学校,为孩子打造合适的环境,让孩子主动接纳,就能为孩子寻找到更多出路。 做教育要开明思维,从本质上来讲,眼界比分数更重要,学段越高对思维和眼界的要求也就越高,这两个方面到了一定高度的学生一定是全面发展的学生。

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孙海峰:

学业成绩与身心培养同步进行

“这篇《素质教育的郑州实践》报道得非常好,我是一口气读下来的,看完后心里很激动,可以说文章真实反映了郑州市的基础教育在素质教育方面的探索,值得学习,也给了我们不少启发。”昨日,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孙海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道德课堂’的概念是我市教育部门在2010年正式提出的,可以说是素质教育卓有成效的探索。”孙海峰解释,和传统的“道德”概念不同,道德课堂的精髓即“合乎道、至于德”。道即规律,即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至于德”指的是达到一种目标和境界,即学生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精神愉悦、全面发展。

(下转三版)

积极探索 大胆创新

郑 旗

“嫁总统丈夫,生总统儿子”的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的母亲芭芭拉说过,她的父亲曾告诉她,做父母的只能送给孩子三件最有价值的东西:一是最好的教育;二是树立一个好榜样;三是所有的爱,但不包括溺爱。

由此可见,在子女教育这一问题上,中外父母别无二致。

家庭教育中,为人父母者当身体力行,做出榜样,倾注所有的爱,力争做到最好。而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同样也应该为所有的孩子,投注所有的爱与热情,提供力所能及的最好的教育。

如何做到做好?这就要求,当下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在探索上下功夫,在创新上做文章。

因为,郑州二中“老周班”当前取得的成绩,正是打破常规、探索创新而来的成果;让更多真正践行素质教育的“老周班”,在更多地方更好地落地开花,同样需要教育界内外寻求共识,集纳智慧,凝聚力量,踏实去做。

现在,有专家建议郑州二中和郑州报业集团联合办学,就是为了致力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素质教育真正落地进行的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这个建议很有先见之明。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语重心长地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探索不停步,创新无止境。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我们愿尽己所能,勠力而为,为教育“千秋万代的事业”,奉献更多探索,进行更好创新,成就素质教育务实实践更多可能。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