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国内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处方药有望放开网购
校长,你为啥不给宿舍装空调?
衡阳军械库爆炸17人遇难
“抢生”单独二孩是否处罚?
瓷器 发轫于古代郑州
新疆多名群众勇斗暴徒
被授予“见义勇为模范”
郑欧班列已开行33班
综合影响力全国居首
学业成绩与身心培养同步进行
syh46368
syh46364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校长,你为啥不给宿舍装空调?
宿舍装空调有本“难念的经”“协同创新”才能“良性互动”

“董校长,北京的夜晚,真的很热,体贴的你,请给我一台空调……”一首《董校长》经由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演唱之后在网络走红。学生宿舍是否该装空调,再次成为今年夏天高校热议话题——

空调不再属于“奢侈品”

没有在宿舍装空调的北京师范大学,遭到学生吐槽:“我们希望学校把宿舍的硬件条件搞好一点,并非‘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毕竟时代不一样了,空调、热水器、洗衣机这样的家电产品早已进入平常百姓家庭,我们平时家里都在用,为什么到了学校就不能提供呢?”

记者调查发现,在大学校园,空调已逐渐不再属于“奢侈品”。在南方很多高校的新校区,空调、热水器、洗衣机已经成为学生宿舍的“标准配置”,但是,也有不少经费紧张的高校和一些老校区并没有安装空调。

记者了解到,在北京的高校,比如北大、清华、人大、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宿舍安装了空调。上海的三所部属高校,复旦、同济、交大都具备安装空调的条件。学生可以自费买空调集中安装、电费自理,毕业后由学校出资统一回收,再租赁给下一届学生使用。

目前在广东地区的高校中,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院校的学生宿舍中均安装有空调。记者注意到,这些学校还有一部分老式宿舍楼并未安装,为的是给学生多一个选择。“毕竟每个学生的要求和经济条件不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袁瑾说。

宿舍装空调有本“难念的经”

复旦大学学校基建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装空调最主要的障碍就是供电和线路问题,国内有些“年头”的高校,迟早都要面对。年代较久的老校区,当时设计的电力容量和供电线路,并未达到安装空调的标准。而线路改造或电力扩容所需要的条件,也各不相同。有的只需楼内扩容,有的需要校内改造电气线路,有的甚至需要向供电局申请改造变配电站,难以一蹴而就。

在广州从事多年大学后勤外包项目的汪兵告诉记者,在他看来,给大学生安装空调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前期费用投入巨大,但学生和学校都未必会“买账”。

“给宿舍安装大功率电器,仅改装线路就是项大工程,费时费力,还要协调多方关系,空调安装好了,有的学生因为经济原因并不会经常使用,对于投资方来说,长期闲置就是损失。”汪兵说。

另一方面,硬件条件的改善,收费随之提升,一些矛盾和摩擦随之而生。华南理工大学数学系大三学生刘鹤鸣告诉记者,他的宿舍安装了空调和热水器,每学期住宿费1200元,不开空调的话,电费刚好在学校包干范围内,如果开空调,每个月要支出100多元的电费。

谈及空调经费来源,广东省财政厅研究所有关负责人说,高校财政拨款主要用于日常开销,空调经费并不属于其中。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杜安国说,大多数院校都是自筹经费。

“协同创新”才能“良性互动”

对于“董校长”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有学者建议,可以考虑“协同创新”,利用在校园推介、科研参与等过程中给企业让利,以此来换取后勤补助等方面的经费。

“只有通过各种手段,千方百计满足学生的诉求,让学生参与到管理之中,高校才能安安心心地搞好教书育人工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袁瑾认为,北师大的学生和后勤部门以“献歌”的方式互动沟通,解决问题,学校管理中的良性互动趋势目前在很多高校都得到了实践。

据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