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区街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千里传孝道
清理垃圾死角改变环境
工伤保险宣传活动启动
专项行动取缔占道经营
为民服务无小事
居民乐享红色文化
街长刘文波
开展安全生产月主题宣传
优抚工作站服务无盲区
“四好”老人郭玉芳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百岁老人
携子同签遗体捐赠登记表

百岁老人

携子同签遗体捐赠登记表

本报讯(记者 郑磊)随着百岁老人张宏若正式签下遗体捐赠登记表,老人成为省会目前登记在册年龄最大的捐献者。受母亲感染,老人的两个儿子也决定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红十字会,为社会做一份贡献。

记者见到老人时,她正在屋里活动身体。老人精神矍铄,满头白发梳理得一丝不乱,见人都会微笑着一一点头。老人的二儿子王枚说:“母亲是一名园艺工程师,73岁时才退休。母亲1914年出生,今年正好百岁。” 王枚告诉记者,母亲平时身体很好,活动自如,眼不花,很健谈,虽然右耳听力有些下降,但正常说话都能听清。

“在我们的记忆中,这么多年,母亲只去过二三次医院,平时基本没有用过什么药物。”谈到养生之道,王枚说,母亲一直吃素,主要是五谷杂粮,每天的活动安排得很充实,早上自然醒,在床上按摩一个多小时,然后喝水、活动、吃饭,接着去旁边的月季公园遛弯,找老邻居聊聊天。她自己还编排了一套早操,每天都要做上10多分钟。

1962年,老人的老伴因病去世,当时她48岁,自己带着孩子们艰难过活。后来儿子们大了,生活条件好了,她依然勤俭持家。至今她还保持着自己做家务的习惯:扫地、擦桌子、收拾屋子,只要能活动,就不能躺在床上。 张宏若把身后事看得很淡,20多年前就让儿子联系过捐献遗体,但没有找到接收单位,未果。

老人之所以想要捐献遗体,是认为如果死后,一些器官还能给需要的人用,遗体还可以做医学研究,是一件很令人欣慰的事。

两个儿子都很孝顺,他们不仅理解和支持母亲的想法,还都决定将自己的遗体也捐献给红十字会,为社会做一份贡献。如今,66岁的大儿子和64岁的二儿子,不约而同成为母亲的追随者,一家三口已正式在《郑州市公民志愿捐献遗体、器官、组织申请登记表》上签下各自的姓名。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