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1版:封面 | 4下一版 | ![]() |
|
||||||||||||||||||||
|
||||
” 西区曾经有一座“纺织城 创造郑州现代工业最初辉煌 郑州报业集团记者 张翼飞 荥阳青台遗址的发掘,有力地证实:中国丝绸起源于5500年前的郑州。而到了近现代,纺织工业在郑州的城市工业发展史上,更是举足轻重。 1948年郑州解放时,郑州只有卷烟、面粉、纺织、木业等几个小厂,全市的工业总产值仅有300万元。“一五”期间,国家对郑州的工业基建投资3亿多元,到“一五”结束时的1957年,郑州的工业企业发展到575个,工业总产值达到4亿元,9年间增长了300多倍。 最早决定在郑州建设的,便是棉纺厂。1953年,国营郑州第一棉纺织厂开建,西区成为工业区的道路也由此开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历史中,这里不断创造奇迹,风光一时无两。 说到郑州纺织,首先要说说“豫丰纱厂”,也就是位于陇海东路布厂街的国棉二厂。 1919年,中国“四大棉纱大王”之一的上海人穆藕初,联合几家沪商,集资200多万两白银,成立了郑州豫丰纱厂股份有限公司。1920年,豫丰纱厂建成投产,这个拥有5万多枚纱锭、200多台布机、4000多名工人的大型纱厂,在当时的中国首屈一指。遗憾的是,豫丰纱厂生不逢时。开工不到一年,直皖战争、直奉战争先后爆发,抗日战争中更是遭到毁灭性打击。 1953年,在被日军炸剩下的旧厂房里,政府安装了3万枚新纱锭,在上海和本地招收工人,重开豫丰纱厂。1954年,郑州西郊新建的纺织厂投产,由于拥有5万纱锭,被命名为郑州国棉一厂,豫丰纱厂屈居为“国棉二厂”。 “一五”时期,六大棉纺厂面积比当时的市区还大 1953年,全国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棉纺业成为新中国成立之初最大的实业。中央人民政府确定在京广线沿线及京广线以西靠近产棉区的北京、西安、郑州、石家庄4个地方同时发展纺织工业。这4个城市,加上原有的邯郸、咸阳两地,被称为“六大纺织基地”。 “平地起高楼”,在当时郑州西郊的1万亩荒地上,国家投资1.76亿元,以一年一个厂的速度,一口气建成了5家国营大型棉纺厂。加上在“豫丰纱厂”基础上建立的国棉二厂,郑州六大棉纺厂的面积比当时的郑州市区还大。(下转六版)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