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西区曾经有一座“纺织城”
创造郑州现代工业最初辉煌
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三次会议
坚决遏制毒品问题蔓延势头
郑五妮“家”的变迁
中牟连续四年“飞防”美国白蛾
巩义千名干部进村入企
荥阳住建局打造
数字化城建监督平台
全省司法网络拍卖溢价率创新高
中牟建设农田水利
现代化示范乡镇
新郑建设“一刻钟便民服务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五妮“家”的变迁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郑五妮家住过的土窑洞。
去年,郑五妮家住进了顺昌德社区刘湾村小区。

本报记者 张 立 文/图

“俺上个世纪70年代筑土窑洞、80年代建瓦房、90年代改平房,去年搬进了社区楼房,40多年,四次变化,越变越好。”郑五妮说。

郑五妮,女,65岁,是大隗镇刘湾村东头组村民。昨日,在她家新装修的客厅沙发上,她聊起了家的变迁。

郑五妮的丈夫刘金贵今年65岁,年轻时候,父母早亡,是个苦命的孩子,弟兄五个相依为命。村里生产队为照顾他,18岁让刘金贵参军。参军第二年,刘金贵经人介绍和郑五妮订婚。刘金贵家里贫困没有房子,1971年村里生产队帮他家筑了一条土窑洞,第二年在乡邻的操办下,刘金贵、郑五妮在土窑洞结了婚,土窑洞成了他们二人的第一个家,不久二人有了一双可爱的儿女,4口人在土窑洞里快乐地生活着。

“俺打心眼里感谢生产队,让俺有了一个幸福的家。”郑五妮对第一个土窑洞的家有很深的感情。后来,刘金贵、郑五妮靠自己的力量又筑了两座土窑洞,让家变得更加宽敞。

经过十多年的风雨,刘金贵、郑五妮家的土窑洞出现裂缝,天降暴雨时,雨水还向洞里渗漏。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土地实行了大包干,家里慢慢有了积蓄。看到别人从窑里搬出来住进了瓦房,俺家也有了建瓦房的打算。”郑五妮说起建瓦房的事,“当时为了省钱,俺们全家人自己打土坯,烧砖瓦,只出去买了些木料,1984年花了一万多块钱就建起三间大瓦房。”

郑五妮说: “瓦房住了十多年后开始漏雨了。儿子娶了媳妇,房子不够。”那是90年代,村民建平房很流行,房顶可以作为打麦场晒粮食。“1998年,俺家花四五万元,把三间大瓦房改建为明三暗五的五间平房,同时建了三间配房和大门。”

2013年,村里建成了新农村社区。社区居民楼环境优美,既有绿地草坪、又有运动器械,和城市小区一样,群众争相购买。“当时,俺也买了一套三居室面积为126平方米的社区套房,大孙子马上要结婚了,先让他搬进去居住,随后俺老两口也要住进小区。”

2012年5月,大隗镇被郑州市确定为郑州市新市镇建设试点,按照“一区四中心”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先后建成香樟河畔、大观园、和合、洧都花园等新型社区,已入住群众千余户。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