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诚信高效树形象
规范务实求发展
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 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平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 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平台
河南郑州出口加工区建区10周年巡礼
出口加工区综合办公楼
经开区、出口加工区党委书记崔绍营调研进口企业
进口食品展示厅
富士康项目
出口加工区B区规划

本报记者 张 倩 通讯员 王会强

出口加工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海关封闭监管的特殊功能区,实行“境内关外”的制度,也就是虽然在中国境内,但对海关而言,所有物品视作在关外,区内企业可以享受“进口免税、进料保税、入区退税”等特殊政策。

2014年6月,河南郑州出口加工区跨入建区以来第十个年头。很长一段时期,位于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这片围网封闭区域并不为外界所熟知,但它却一直发挥着省、市扩大对外开放窗口和外向型经济发展平台的重要作用。随着富士康、进口食品、钻石加工等这些“标签”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这片区域也引来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甚至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如今大家都知道,到出口加工区购买进口红酒和食品既保真又省钱。

十年辛勤耕耘

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为加快河南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勇立潮头,高瞻远瞩,抢抓先机,于2002年6月向国务院申请设立出口加工区,并在当年获得了批准。经过两年艰苦的“大开发、大建设”,2004年6月,河南郑州出口加工区通过海关总署等国家九部委的联合验收,正式封关运行。自成立之日起,省市党委、政府就对园区寄予了殷切希望。国务院总理、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李克强同志指出,河南郑州出口加工区的建设和发展对河南发展外向型经济意义重大,并明确要求要把园区建设成为全省招商引资示范区和出口创汇基地。

建区以来,出口加工区党委、管委会始终谨记使命、砥砺奋进,坚持转型跨越发展,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在一块不足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断演绎着“用最小的工业空间做最大产出”的传奇故事。成立之初,园区年进出口额只有几百美元,现在已经超10亿美元,如果说10年前的出口加工区还是棵新冒出地面的幼苗的话,那么现在它已是参天大树。

10年内,园区累计引进项目45个,完成工业产值18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1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53亿美元。年进出口额曾一度占全市年进出口总额的半壁江山,连续多年位列中西部出口加工区第一。近几年来,在全球外贸形势不稳定因素持续增加的情况下,河南郑州出口加工区却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经济增长优势突出。2013年,园区手机零组件、人造金刚石微粉、锂电池原材料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6.27亿美元,在全区产品出口总额中的比例高达81%,高端产业主导的特色鲜明;保税物流业务完成进出口额3.4亿美元,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37%,物流业务给园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后劲;在大项目建设的拉动下,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8亿元,投资强度位列中部出口加工区之首。

10年时间里,出口加工区人辛勤耕耘、艰苦创业,与时俱进、群策群力,一级做给一级看,一茬接着一茬干,推动园区顺利完成了三次华丽“转身”。

拓展功能业务

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双轮驱动

2008年,河南郑州出口加工区拓展了保税物流等功能,在原有单一的保税加工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保税物流、检测、研发、维修等功能,使园区成为我国所有对外经济区域中层次高、政策优惠、功能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之一。

保税物流功能的拓展为园区的持续发展装上了强劲引擎。立足新契机,园区依托省内的有色金属加工业、纺织业、汽车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产业,辐射方圆200公里开展保税物流业务,几年来成效明显。从第一单业务发生至今,园区保税物流业务已实现进出口总额17.6亿美元,而且年进出口额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的比例在不断攀升。

得益于保税物流功能,目前园区进口红酒、进口食品产业已初具规模。总投资15亿元中国(中部)进出口商品交易中心项目正在规划当中,计划建成集国际葡萄酒、奶制品、珠宝、海鲜品、服装、网上交易等十大交易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贸易平台。

不同于过去区内没有税收的窘境,功能的拓展也使出口加工区具备了“造血”功能。2013年,全区共完成税收3.4亿元,超出了中部其他6个出口加工区税收的总和。

富士康项目凤凰来巢

大项目带动园区大发展

凭借着在全省独一无二的特殊功能,2010年7月,河南郑州出口加工区成为富士康项目落户河南的“第一站”。当时,为确保富士康项目顺利落地,出口加工区党委、管委组织人员日夜兼程、争分夺秒,仅用15天的时间就完成了项目厂房和公寓的改造,建设速度连富士康总裁郭台铭都竖起了大拇指,誉之为“郑州速度”。

在富士康项目的带动下,河南郑州出口加工区再次迎来了“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高潮。项目投产当年,园区的各项经济指标就均实现了翻番,与之相关联的企业入区十多家。为完善项目配套,推动项目不断扩能,2011年,园区相继启动了30万平方米定制厂房和65万平方米蓝领公寓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超出35亿元,去年,厂房和1处公寓建成投入使用。

目前,河南郑州出口加工区正全力推进包括电力、热力、供水、活动中心等在内的富士康项目10大配套工程建设,预计全部建成后,项目年产值将突破158亿元。

扩区工作启动

跨越发展蓄势待发

经过多年的发展,河南郑州出口加工区内已基本摆满项目,近几年来,土地面积不足成为制约园区发展的“瓶颈”,一批急于入区的大项目只能等待。而扩区建设也成为园区几任领导班子矢志不移追求的梦想。

为支持园区的发展,2013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同意建设河南郑州出口加工区B区,规划面积1.807平方公里,是原有A区面积的两倍多。目前,B区开发建设工作已经全面启动,预计2015年7月份将正式封关运行。出口加工区B区的设立,将进一步增强我市乃至全省对外向型企业的承载能力,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供更好的支撑。

在大力推进以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为引领的郑州都市区建设的进程中,去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两港两区”的战略规划,谋划以河南郑州出口加工区为基础升级经开综合保税区,与国际陆港形成“区港联动”优势。目前,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已经启动,不久的将来,出口加工区的产品将通过郑欧班列和“E贸易”平台更加快捷地运往全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河南郑州出口加工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转中求进,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思路、全新的机制,继往开来,阔步前行,努力建设一个以国际贸易、出口加工、保税物流为主体功能,经济迅猛发展、科技不断创新、外资集聚强劲、投资环境优越的新型经济区域,更好地服务于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

若干年后,“河南郑州出口加工区”这个名字可能将不复存在,但它在过去10年里的光辉历程必将载入省、市对外开放的史册。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