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郑在巨变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两题报头 尽显领袖关爱情
诞于四九 饱含深情赋新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诞于四九 饱含深情赋新声
[成长 与市民快速相融][壮大 与城市发展同行]
创刊初期,条件艰苦,职工雨天趟水上班。
第一张《郑州晚报》开始印刷,工人在机器旁调整版面。

1949年7月1日,党的28岁华诞之际,《郑州日报》正式创刊出版。创刊号为四开四版,一版要闻、二版地方新闻、三版副刊、四版时事新闻。

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

1948年10月22日,郑州宣告解放,中原军区发布安民布告,郑州市民夹道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次日,中共中央电贺郑州解放。

到了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中原局的机关报《中原日报》已随战事的转移而南迁武汉,改版为《长江日报》,使得郑州一时没有了党的报纸。此时,全国尚未完全解放,郑州解放还不到一年,刚刚平静下来的郑州,百废待兴。《中原日报》的南迁,不免让刚获得解放的郑州人民在体验当家做主人喜悦的同时,如同缺少了耳目一般,夹杂着些许失落。

[诞生 与共和国同龄]

为了加强党的宣传工作,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进一步巩固政权,1949年6月,中共郑州市委决定创办《郑州日报》,由市委书记赵武成、市委秘书长张增敬、市委宣传部长漆鲁鱼等同志组成党组委员会,筹建的具体工作由漆鲁鱼、张增敬和时任市政府副市长的白瑞西以及陈国光、胡迦陵、温田丰、朱翔武等七位同志负责。

按照市委决定,漆鲁鱼为郑州日报社及新华支社社长,陈国光为郑州日报社副社长兼编辑主任,胡迦陵为新华支社副社长兼编采主任,朱翔武为报社经理。报社党委会由漆鲁鱼、陈国光、胡迦陵、朱翔武四同志组成,漆鲁鱼为书记。创刊时的机构为两部一厂,即编辑部、经理部、印刷厂。

1949年7月1日,党的28岁华诞之际,《郑州日报》正式创刊出版。创刊号为四开四版,一版要闻、二版地方新闻、三版副刊、四版时事新闻。5号字体,竖排、繁体字。报头为原中原日报社副社长谢炳炎所题。报纸登记证号为:郑州市人民政府登记新字第一号。报头套红。

创刊号的头版头题是毛泽东主席纪念中国共产党二十八周年的署名文章《论人民民主专政》,并配发了毛泽东主席的肖像。报眼位置则是文章的摘要。同时刊载了《中共郑州市委关于出版郑州日报建立新华支社的决定》和《发刊词》。

[成长 与市民快速相融]

郑州报业集团四楼采编大厅的走廊里,一份发黄的《郑州日报》创刊号被装裱起来,悬挂在编辑记者每天必经的过道里。她是每一个报业集团人的骄傲:这是一份与共和国同龄、与我们伟大的党同一天生日的报纸。

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尽,“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呼声,响彻当时城区面积只有5.2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讴歌党的领导和革命的胜利、宣传人民群众以饱满的热情和不畏艰苦的精神建设家园、恢复生产的雄心壮志,《郑州日报》这份郑州唯一的报纸,一开始就融入了沉浸在解放胜利喜悦中的郑州人民,当时就发行6000多份。

据创刊时工作人员的回忆,创刊不过一年时间,通讯员已有900多人,遍布各行各业。

[壮大 与城市发展同行]

创刊初期,办报条件异常艰苦:编辑部设在裴昌庙街29号一座学校旧址内,两排土坯结构的简陋平房就是办公楼;室内床前放一张桌子,既是办公室又是寝室,编辑记者就伏在残缺不全的桌上借着昏暗的煤油灯光编写稿件;编辑部只有一辆自行车,供专跑郊区的记者使用,市内记者采访只能步行;雨天,记者连把雨伞也没有,披着雨衣踏着泥泞出去采访;电台抄收新华社电讯全靠人工;印报设备极为破旧,只有两台手摇四开平台机,工人们手摇大轮印报,排字工人靠蜡烛照明拣字、拼版……艰苦的工作环境不但没有影响报纸的正常出版,还锻炼和培养了一批素质过硬的新闻人,建立了一支优秀的通讯员队伍,架起了机关报和市民亲近的桥梁。

1959年,登封、密县、新郑、巩义、荥阳由开封专区划归郑州市。为适应城区扩大、人口增多的需要,郑州市委决定《郑州日报》于1959年1月1日由四开小报改为对开大报,报人们怀着舒畅愉快的心情和无比坚强的信心,跃进新的一年。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