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郑在巨变 上一版3  4下一版
陇海大院 三十八年写大爱
绿城壮歌 民警浴血抓歹徒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陇海大院 三十八年写大爱
写好故事
传播温暖郑能量搬迁改造
百年大院爱不变
高新海和邻居们在一起。

□本报记者 安群英

在郑州市陇海路与一马路交叉口的东南侧有一个“陇海大院”,迄今已经101岁了。这个大院誉满绿城,成为郑州市一张精神文明的名片,《郑州日报》2008年度河南省好新闻一等奖也缘于对大院感人故事的深度发现和重磅报道。

守望相助

三十年来不离弃

陇海大院故事的主人公名叫高新海,是陇海大院社区的一位普通居民,1976年在沟赵农场插队时,突患急性横贯性脊髓炎致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其后,他的二哥、大哥及父母相继去世。

从高新海患病时起,一个自发形成的爱心群体就产生了。高新海的邻居、战友自觉承担起照顾他的义务——洗澡、理发、端屎端尿……生活的难题他们一起克服,心灵上的晴雨他们一起分担。高新海到武汉看病,邻居关掉自己的小卖部到医院陪护;背着高新海洗澡,一名伙伴一背就是十年。30多年过去了,高新海的伙伴、邻居、战友因为成家立业等先后走出了陇海大院,又有大院的邻居自觉担当起照顾高新海的责任,30多年不离不弃,30多年真情相守,爱心接力从未断过。

写好故事

传播温暖郑能量

2008年,本报驻二七区记者在走基层转作风采访中听闻了陇海大院的故事,当记者给报社同仁讲述这个故事时,深深感动了每一个人。报社决定成立特别报道小组,把这一好故事讲述好,传播好。

报道组走进陇海大院,连续3天蹲守,采访当事人,深度挖掘故事。当时中秋节就要到了,陇海大院社区举办了一场名为“陇海大院老邻居中秋赏月会”的活动,夜色中,老邻居齐聚院内小广场,伴着清风明月,共吃一块月饼,抒发浓浓情怀。我们的采访也由此切入。9月15日,郑州日报头版头题刊出《陇海大院32年书写人间大爱》稿件,同时配发摄影图片和新闻评论,由此开启了对陇海大院的报道。

陇海大院的报道是郑州日报弘扬主旋律打响主动仗的一个生动实践。郑州日报随后又推出视觉新闻《被爱包围,他品尝着快乐滋味》、长篇通讯《大爱无声》等系列报道,并先后与河南交通广播联办特别节目《从陇海大院看邻里关系》,与郑州电视台《周末面对面》合作,制作两期访谈节目《小区大爱》、《陇海大院现象与城市文明》,邀请陇海大院的老邻居代表、社区办事处主任、社会学教授等嘉宾对话,多种形式传播讲述这一情动中原的爱心故事。

“一位命运多舛的特殊住客,一场37年的感动接力,一座温情洋溢的和谐社区。老同学、老邻居、插队队友,组成爱心磁场;新朋友、新邻居、热心晚辈,传递生命阳光……” 这是2012“感动郑州”十大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组委会给陇海大院“爱心集体奖”的颁奖词。陇海大院的爱心故事经本报重磅报道迅速传播,陇海大院爱心群体先后荣获2008年河南感动中原“十大爱心集体”、2010年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2011郑州市“首届慈孝集体”、2012年“感动郑州”爱心集体……围绕陇海大院爱心故事,本报先后发表文字报道30多篇、图片32幅、评论8篇。《陇海大院32年书写人间大爱》和一个版面获得2008年河南新闻奖一等奖。

搬迁改造

百年大院爱不变

2009年9月,我省文学院签约作家郑旺盛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阳光的声音》在陇海大院社区举行首发式。今年5月,电影《好好的活着》在河南奥斯卡影院全线上映,陇海大院的真实故事被搬上银幕。而百年陇海大院,也正在改变着自己的容颜,目前铁路系统已经启动对大院的房屋改造,今年大年初四,记者与报告文学作家郑旺盛及高新海和他的邻居们在高新海家的老房子里吃了最后一顿新春团圆饭,他们说,不管城市如何变迁,陇海大院扶危助困、坚韧执着、自强不息的中原文化在他们身上永远不会丢、不会变。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