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郑在巨变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三大主体 科学决策气如虹
黄金十年 发展脉络细梳理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黄金十年 发展脉络细梳理
[ 特刊大气有深度 ][ 报道赢得喝彩声 ]

□本报记者 李 娜

新世纪十年,是举国上下齐力实现“十五”、“十一五”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十年,也是郑州市凝心聚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黄金十年。

2010年春末,以“新世纪郑州十年”为主题,本报历时近一个月,以多种新闻体裁同时推进,对这座城市进入新世纪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全景解构。

[ 回望十年留印记 ]

2010年,本报推出了“新世纪郑州十年”系列报道,奏响了新闻界的黄钟大吕。

“新世纪郑州十年”系列报道共分10个板块,认真梳理了郑州市十年发展脉络,立足十年发展深入钻研,从中挖掘出推进10年发展的深层动力,探寻到10年发展的基本规律,提炼出10年跨越的成功经验,通过报道坚定信心,明确方向,为郑州未来发展提供启迪和昭示。

这种深度开掘,有效运用了时空两个方面的大量新闻信息,显得纵横交织,经纬有致。无论是郑州交通枢纽建设,还是工业振兴、东区建设、文化崛起,既成功梳理出了十年发展的基本脉络,彰显了郑州自身的历史巨变。同时把郑州十年发展置于中部和全国的大背景下,通过与不同发展领域的全国先进进行类比,查找本地差距,透析潜在优势,论述决策过程,并以新闻事实为基础,评说发展思路抉择的必然性和可行性。这样的新闻述评,时空交错,纵横捭阖,入情入理,入脑入心。

[ 特刊大气有深度 ]

“新世纪郑州十年”策划既注重对十年发展历史的客观回望,又着力对郑州当今的发展成就进行理性分析,还着眼于郑州未来发展应该坚持什么抛弃什么等深层思考,从而理清了昨天、今天和明天的逻辑联系。

重点战役报道突出重点、形式多样,通过立体呈现提供多维视角;消息以简洁朴实短小精悍见长,重在选取最新的新闻事实,用见证者的描述回放历程,用市民的声音呈现感受;述评文章则以旁征博引大气厚重见长,以十年发展为重点,又不拘泥于十年范畴,许多文章都清晰触摸了百年甚至数千年的历史脉络、恰如其分地引申出全国发展的大背景;专家点评重在用专业眼光审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相关报道提供学术支持。

报道的每一部分都体现出对新闻细节的精心选取和精准把握。面对十年这一相对较大的时间跨度,报道将着眼点放在更大的时空背景下,同时将十年之变的着力点置于人人都在经历和感受的当下,尽可能选择最近的新闻事实和最新的统计数据,立足现实展开报道。对于历史事实,报道中也尽可能选取现实视角,用新闻化的表述方式展开细节,陈列事实,再现历史,服务主题,为历史事件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寓意,谋求“温故而知新”的良好传播效果。

[ 报道赢得喝彩声 ]

“新世纪·郑州十年”系列报道的出炉,赢得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掌声如潮。

在郑州,一时洛阳纸贵。

在全国,也赢得了一阵阵好评。

2010年7月,中宣部新闻局在《内部通信》中对该系列报道进行专门点评,称赞郑州市积极探索政经新闻宣传新模式。

《内部通信》以《郑州市积极探索政经新闻宣传新模式》为题,点评推介《新世纪·郑州十年》系列报道。点评中写道:为全方位、多侧面、立体化展示新世纪第一个十年郑州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发生的巨大变化,郑州市组织市属媒体推出大型报道,按照“梳理思路、展示成就、总结经验、继往开来”的总要求,报道坚持以民生改善为着眼点,围绕综合交通枢纽的重塑、工业的做大做强、商贸大都市的建设、现代农业的培育、宜居城市的打造、郑东新区的建设、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民生的改善等十个方面,通过鲜明的事例、翔实的数据,系统回顾总结了郑州市新世纪十年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方面的正确思路、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诠释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根本主旨,报道令人信服、催人奋进。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