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郑在巨变 岁月留痕 上一版3  4下一版
省会迁郑 喜迎发展新机遇
郑州解放 千年古都获新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省会迁郑 喜迎发展新机遇
交通便利
省会迁郑势在必行经济建设
进入新时期
河南省委在开封的旧址。
郑州市档案馆保存的关于省会迁郑的文件。

□本报记者 张乔普

1952年8月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就省会迁址事宜正式向中南军政委员会提出申请。9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复函中南军政委员会,同意河南省会迁郑。1954年5月,省委正式成立迁移委员会。省会迁郑后,郑州成为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特别是成为全省的政治中枢。

火车汽笛

打破千年沉寂

1906年初,贯穿郑州的京汉铁路通车,火车的汽笛声,打破了这座沉默了上千年的县城。不久,京汉和陇海两条铁路在郑州交会。从此,郑州作为交通枢纽,商业日渐繁荣。

1912年,日本经济学者林重次郎在其著作《河南省郑州商情》中称郑州为“中国的芝加哥”。1923年3月,北洋政府正式下文将郑县开辟为商埠,在郑县设立商埠督办公署。

清末之后,郑州的经济地位不断提升,已经让一些政治人物认识到郑州的重要性,郑州在政治版图上的崛起已是大势所趋。

1948年10月22日,郑县解放,回到人民怀抱的这座城市被设置为郑州市。

交通便利

省会迁郑势在必行

1948年10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开封,这是解放军在关内解放的第一个省会城市。1949年3月,新组建的中共河南省委在开封正式成立;5月10日,河南省政府在开封成立,开封成为河南解放后的省会所在地。

1952年8月2日,河南省人民政府通过了将省会迁往郑州市的决定,并争取1953年将省会迁往郑州。

其实除了地理上的优势,经济上的潜力也是不容忽视的。

郑州周围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铝土、耐火黏土、石灰岩等,其蕴藏量大、分布广,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一五”计划期间,郑州被确定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和中南区9个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工业化的动力成为省会迁郑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1954年6月8日《郑州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为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加强全省工作的领导和全省人民的团结,省会将于今年下半年由汴迁郑,这是全省特别是郑州市人民的一件大喜事。”

经济建设

进入新时期

1952年8月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就省会迁址事宜正式向中南军政委员会提出申请。8月18日,中南军政委员会向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出知照“同意河南省会决定于开封市迁郑州市”。9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复函中南军政委员会,同意河南省会迁郑。1954年5月,省委正式成立迁移委员会。8月,初步确定省直各单位搬迁的时间表。截止到当年10月底,包括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等省直和部队机关的近7000名人员全部迁往郑州。

对于郑州,无疑是个利好消息。省会迁郑后,郑州成为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特别是成为全省的政治中枢。如果说铁路交会给郑州带来了发展和崛起的第一次重大机遇,那么省会迁郑则给郑州带来了第二次重大机遇,且这次机遇对郑州市的影响更加深远,更加具有决定性意义。

正如1954年11月1日《郑州日报》一版的社论中说的:“省会迁郑给我们全市人民带来了光荣和重大的任务。”省会迁郑,对促进郑州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也标志着河南的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