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郑在巨变 岁月留痕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二砂纺机 几多重工展雄风
纺织重镇 十万大军战纱厂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纺织重镇 十万大军战纱厂
[ 10万大军立下战功][ 新形势下艰难转型]
《郑州日报》刊出的国棉三厂插图。
《郑州日报》当年报道棉纺厂的版面。
郑州宏业纺织有限公司现代化纺纱车间。

□本报记者 侯爱敏

实习生 王卫峰

1953年的“五一”劳动节,郑州的第一家大型棉纺企业——国棉一厂破土动工,郑州纺织城建设的序幕从此拉开……短短5年时间,占地60万平方米的五大棉纺织厂相继建成。在那个激情似火的年代,浩浩荡荡的10万郑州纺织大军,为郑州的建设与发展立下赫赫功勋,创下了每家企业“每年为国家贡献一个纺织厂”的惊人业绩。

[ 纺织城拔地而起]

20世纪50年代初,郑州被“一五”计划确定为全国六大纺织工业基地之一。

1953年的“五一”劳动节,是郑州纺织人永远铭记的日子,就在那一天,郑州的第一家大型棉纺企业——郑州国棉一厂破土动工,郑州纺织城建设的序幕从此拉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云集郑州,不到一年时间,郑棉一厂建成试车;1954年4月,规模比一厂大一倍的郑棉三厂开工建设,1955年8月1日,郑棉三厂正式投产;接着是第四、第五、第六棉纺织厂……短短5年时间,占地60万平方米的五大棉纺织厂相继建成。

紧随其后,郑州印染厂、河南省纺织机械厂、河南省纺织工业学校、河南省纺织管理局医院(现郑州市中心医院)、河南省工人文化宫等一大批配套机构与五大纺织厂毗邻而建。到1959年,一个方圆600万平方米的纺织工业区崛起于郑州西部。纺织业也成为郑州市的第一支柱产业、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曾经达到60%以上。

[ 10万大军立下战功]

在那个激情似火的年代,浩浩荡荡的10万郑州纺织大军,为郑州的建设与发展立下赫赫功勋,创下了每家企业“每年为国家贡献一个纺织厂”的惊人业绩。20世纪50年代建设投资两亿多元,40年间回报国家70多个亿!这是郑州棉纺厂截至1999年累计创下的辉煌业绩。

几十年来,我市纺织行业涌现出一大批时代先锋:创造“闪电式接头法”的全国劳模盛婉、几十年如一日进行技术革新的工人工程师贺友三……郑州棉纺企业诞生了8位全国劳模,至于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市劳模,标兵更是数不胜数。

国棉一厂退休老人孔德勤1953年走进了正在建设的国棉一厂。“那时候西郊是一片荒坟土岗、深沟大坑,我们刚进厂时住的是工棚,却幸福得天天像做梦一样,一个没文化的穷孩子能当上国家大厂的工人,我把心都织进了布里。”

[ 新形势下艰难转型]

光阴如梭,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郑州纺织的光环与荣耀渐渐褪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郑州纺织企业逐渐陷入机制不活、装备落后、产品单一、竞争乏力、历史包袱沉重的困境,郑州纺织厂不得不通过改制谋求生存。

2006年2月,郑州市委、市政府首次提出对老纺织工业基地进行规划改造。这意味着郑州西部棉纺织企业改制重组重新上路。

漫步在几个棉纺厂的社区,随处可见八九十岁高龄的老人,他们平淡朴素地活在当下。数十年前,他们青春豆蔻时,正是火一样时代里的主角,把人生无怨无悔地奉献。他们是“十万棉纺大军”中的一员,他们让荒凉的西郊“平地起高楼”,他们用双手和智慧再造了一个郑州。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