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E06版:郑在巨变 记忆永存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票难求 剧院排队观影
三楼鼎立 诉说昔日荣光
zt46135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票难求 剧院排队观影
[ 六十二年兴衰沉浮 ][ 期待“凤凰涅槃” ]
拆除前的东方红影剧院。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郑州也没几个电影院。“东方红”门前整天都有人在排队买票。

□本报记者 郑 磊

她,一现身就吸引了郑州人的目光,承载了几代郑州人的情结;她,曾经一票难求,很多人都得托关系找熟人,才能看一场电影。

东方红影剧院,始建于1949年,是新中国成立后郑州建成的第一所影剧院。从建成到2011年拆迁,东方红影剧院风雨兼程走过62年。

[ 老郑州的影剧院情结 ]

1956年,年仅16岁的张国源来郑参加工作。“一周工作6天,最盼望的就是周末,周末最喜欢的就是去看电影。”张国源回忆说。“当时谈恋爱能去百花影剧院(东方红影剧院前身)是很有面儿的事儿。” 张国源说,当时放映的电影多是爱国片,如《渡江侦察记》,“一个片儿有时会连着放,还是看得很有味道。”

今年已经71岁的胡杜平老人是土生土长的郑州人,说起东方红影剧院曾经的红火,老先生连声啧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郑州也没几个电影院,而火车站周边居住人口又比较集中,影剧院门前整天都有人在排队买票。”他说,还有一些外地人慕名而来,就为看场电影。“我记得上世纪80年代李连杰版《少林寺》上映时,影剧院每天放映20多个小时,场场爆满,那是影剧院最辉煌的时候。”胡老先生告诉记者。

“影剧院是我们儿时的乐园,红白相间的门头至今还时常浮现在脑海。”市民李浩感慨颇多,“我们家当时条件不错,我就经常拿零花钱请小伙伴儿们去东方红影剧院看电影。”李浩回忆说,当时的票价很便宜,只有几毛钱一张,他们还因为捣乱挨过门卫大叔骂,“当时的影剧院和二七塔就是我们小孩子的乐园。”

[ 六十二年兴衰沉浮 ]

东方红影剧院建于1949年。建成后,取名为“中原影剧院”,1952年改名为“人民影剧院”,1955年又改名为“百花影剧院”,1969年改名为“东方红影剧院”,这里白天放映电影,晚上则有戏剧演出。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话剧、电影成为东方红主打曲目,和《梨园春》也连办过一段时间,还有戏曲茶座。特别是1982年,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刚刚上映,东方红影剧院每天都顾客盈门,最火时,“东方红”一天只休息两小时。

1997年,东方红内部改造,放映厅格局变成了5个厅,最大的大厅,可容纳600人,其余均是带有包间的小放映厅,经营勉强可以维持。

2005年以后,外地影院大鳄抢滩郑州影院市场,东方红影剧院开始走下坡路,陷入惨淡经营。

2011年1月份,“东方红”被拆除,初步设想在原址升级改造。

[ 期待“凤凰涅槃” ]

记者采访了多名老郑州人,大多数人希望能在原地重建,保留“东方红影剧院”的金门头、红五星和主体建筑风格。

对此,市文物局一位负责人表示,近现代优秀建筑的利用是我国建筑文化链条中的重要环节,它们属于稀缺性资源,其不可再生性决定其必须受到大力保护与合理利用。

有关部门表示,按照初步设想,老影剧院的位置将规划成一个商业综合楼,东方红影剧院会原址回迁。

“前世”辉煌的她如何再续“今生”情缘,众人一起期待她的“凤凰涅槃”。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