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03版:郑在巨变 郑州制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红枣率先突围 农业风头正劲
打造智能终端 手机集聚生产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打造智能终端 手机集聚生产
[全产业链迅速集聚][独木长成“一片森林”]
手机生产车间。
富士康郑州IT产业园生产区。
郑州航空港区的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园。

□本报记者 成燕

2013年,郑州智能手机产量接近1亿部,占全球供货量的1/8,郑州成为全球重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从富士康“一木独秀”,到智能手机产业链“整片森林”芳容初露,智能手机渐成“郑州制造”的全新名片。

[努力打造产业高地]

5月16日,郑州航空港实验区与酷派集团13家核心供应商举行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签约企业包括为酷派集团提供上下游配套服务的13家核心供应商企业。下一步,签约双方将积极携手打造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电子智能终端产业集群。

据介绍,2013年,富士康智能手机产量达9645万部,约占全球智能手机供货量的1/8。目前,已有酷派、中兴、天宇等16家整机生产企业及一批配套企业相继签约入驻该实验区智能手机产业园。2014年,实验区智能手机产量预计可达1.5亿部,预计到2018年产量将达到5亿部,把实验区建成全球重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

[全产业链迅速集聚]

继2010年富士康落户港区以来,智能终端产业在郑州航空港区发展迅速,众多企业争相前来考察、签约。5月5日,正威国际集团联合深圳手机协会组织200多家深圳智能终端(手机)生产及配套企业高层首次集体踏上这片投资热土,组团前来该实验区深入考察,交流对接。这一专业产业链集群招商模式开创了我省产业集群招商先河,成为我省迎来的规模最大的单一产业链客商团队。

以强大的市场消费需求为支撑,智能手机产业链项目展现出旺盛生命力。几年前,富士康快速落子郑州,不仅缔造了“郑州速度”,也推动郑州渐成全球智能手机制造“高地”。据海关统计,去年,富士康仍是拉动河南进出口的“中流砥柱”:全年完成进出口354.5亿美元,增长20.6%,占全省的59.1%。作为我省出口第一大商品,手机成为河南“新特产”。2013年,我省智能手机出口总额达196.9亿美元,增长26.4%。

[独木长成“一片森林”]

与富士康共舞的,是翱翔在智能手机产业链上空的一群“大雁”。

为加快推进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发展,以打造全球重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和国际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为目标,航空港实验区在南部规划占地20平方公里的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园,包含企业总部、手机研区、手机生产、配套产业、生活服务等功能区。目前,该园起步区一期12栋厂房共12万平方米已建成投入使用,二期38万平方米厂房已于去年底动工,计划今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一组数字堪称最好佐证。去年以来,该实验区新签约智能手机项目16家,总投资超过115亿元,已有创维、百豪、西特、神阳4家企业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另有天宇、志远、华世基、百纳威、中兴5家企业将于近期进场施工,其他企业将于8月底前全部进场施工。预计今年郑州航空港区智能手机产量可达1.5亿部,将真正成为全球重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目前,多个智能手机连接器等重要部件配套产业链企业已在郑设厂。未来几年,富士康仍将加快推动为其手机上下游配套的企业入驻郑州航空港。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