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07版:郑在巨变 郑州制造 上一版3  4下一版
跨境电子商务 轻松买卖全球
郑州价格波动 环球同此凉热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价格波动 环球同此凉热
[低迷中的实力坚守][“郑州价格”叫响世界]
郑商所推出期货交易典礼。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第一份远期合同。
郑商所交易大厅。

□本报记者 宋建巧

作为中部唯一、我国四大期货交易所之一,郑州商品交易所已成为我市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其形成的“郑州价格”,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市场的“晴雨表”。

郑商所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品类单一到综合发展,24年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一个缩影。

[期货市场上的惊蛰]

靠着从省长预备金里支出的200万元,1990年10月12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在西郊华中宾馆正式开业。

美国《纽约时报》、英国《独立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国外传媒都报道称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是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里程碑”、“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

然而开业之后,交易清淡。因为当时经营户对这种交易方式很陌生,不肯进场交易。1991年3月22日,此时的小麦尚是青苗,谁也不知道今年的收成如何。就在这一天,市场签订了一笔要在9月22日交割的、1000吨的小麦购销合同,成为成立后第一笔远期合约交易。

1993年3月1日,在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成功运行的基础上,国家同意试办郑州商品交易所。5月28日,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正式推出,郑商所也由此成为我国第一家规范化的期货交易所。

[低迷中的实力坚守]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成立宛如一声春雷,期货市场迅速迎来发展春天。1990年至1993年,国内各类交易所已达到50多家,期货经纪机构达1000多家。

1994年,国务院授权中国证监会进行清理整顿。1995年证监会确定包括郑商所在内的15家交易所为期货市场试点单位,实行严格限制,期货市场处于低谷。

市场低迷阶段,郑商所交易量占全国15家交易所总成交量的一半左右,支撑了国内期货行业的生存。1998年,国务院再次对期货市场进行整顿,全国15家交易所保留为3家,郑商所成为3家期货市场试点之一。

从2003年开始到2005年,郑商所上市了强筋小麦和棉花两个新的期货品种,成交量和成交额随后逐年上升。如今已上市交易有小麦、棉花、白糖、精对苯二甲酸(PTA)、菜籽油、早籼稻、甲醇、玻璃、动力煤等13个期货品种。据统计,全国有超过80%以上的白糖生产和流通企业、90%以上的PTA产业链企业,以及超过5000家涉棉企业均参与郑商所期货交易。

[“郑州价格”叫响世界]

作为我国首家期货交易试点单位,郑商所成立之初,就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1995年以来,郑商所先后加入了国际期权市场协会和世界交易所联合会,并与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的十多家交易所签订了合作谅解备忘录。

2013年,郑商所累计成交5.3亿手,累计成交金额18.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4%和8.8%。成交量、持仓量均创历史新高。根据美国期货业协会(FIA)2013年交易数据统计,郑商所位居全球衍生品交易所第13位。

随着市场的不断壮大,郑商所形成的粮、棉、油、糖等“郑州价格”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郑州价格”走出国门,被纳入全球报价体系。

《中原经济区规划》中明确提出,“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增加期货品种”。郑商所进入发展快车道,上市期货合约快速增加,仅在今年上半年,就先后有籼稻期货和钛合金期货两个品种获批,曾经的农产品交易所已逐渐向综合型转变,“郑州价格”叫响世界之路,越走越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