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H02版:郑在巨变 行业助郑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交通运输事业再迈新台阶
zt46195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开拓创新 奋勇拼搏
郑州交通运输事业再迈新台阶
交通委领导在干线公路建设工地调研。
市域快速通道正在施工。
三环快速公交开通。
地铁开通当天,为地铁做出贡献的先进代表既高兴又感动。
出租车爱心送考。

核心提示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兴,百业旺。

无论从民生改善的角度,还是从城市发展的角度,交通运输事业都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强基石和有力支撑。

郑州地处中原,历来为交通要冲,是国家南来北往、东引西连的重要门户。因此,郑州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不仅关系郑州人民的福祉,同时也关系着河南的发展大局,承担着国家交通运输干线畅达保通的重任。

郑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是全市重点交通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主体部门,同时也是交通运输业的行业管理部门。伴随着郑州的发展历史,郑州一代代交通人团结奋进,开拓创新,一路凯歌,用努力和汗水创造了累累硕果。

尤其是近年来,伴随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郑州的交通运输事业更是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快车道。从十条市域快速通道到新增16个环城高速出入市口,从地铁开通到航空新枢纽的打造,郑州交通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美好的蓝图正在一步步变成畅达的现实,郑州交通运输事业真可谓“东方风来满眼春,快马扬鞭正当时”。

新增16个出入市口

让“金项链”更加闪亮

郑州的外围有一个美丽的“金项链”——由京港澳高速公路、西南绕城高速公路、连霍高速公路等三条高速公路相互连接,形成环绕郑州城区长度约106公里的环城高速路,它为支持郑州城区外部交通、实现中心城区的交通枢纽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因历史的原因,组成“金项链”的珠子有点少:市区与环城高速公路的连接性互通式立交只有10个,数量偏少,布局也不尽合理,致使环城高速纾解城区交通流量,提高通行效率,实现快速聚散的潜能远没有释放和激发出来。

一个城市的出入口,对于缓解市区内的交通压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实现“畅通郑州”,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提出建设一系列环城立交,加强城市内外交通有机联系的战略构想,得到了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交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2011年,在已有10个互通式立交的基础上,我市规划新增16个出入市口互通式立交,计划使省会周边出入市口最终达到26个。

从2012年开始,16座新增环城高速互通式立交项目陆续开工建设,郑州交通人夜以继日,埋头苦干,截至目前,已建成通车5座,分别是郑开大道与京港澳高速互通式立交和花园路与连霍高速互通式立交、航海东路与京港澳高速互通式立交、郑新快速通道与西南绕城高速互通式立交、文化路与连霍高速互通式立交。

未来,16个环城高速互通式立交全部建成投用后,我市主城区与高速公路相连的出入口将达到26个,这将会使我市城市交通与外部交通的联络更加通畅,进一步减少进出高速公路车辆迂回,真正形成域内与域外的畅通网络,实现主城区内15分钟上快速路,快速路15分钟出城上高速的30分钟市区交通圈目标,对带动郑州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十条快速通道快速推进 促郑州周边组团共发展

10条市域快速通道是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六个切入点中“交通道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筑“域外枢纽、域内畅通”的郑州都市区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已建成通车5条,分别是四港联动快速通道、郑汴物流快速通道、国道107新郑境快速通道、南三环东延快速通道和郑新快速通道。当下,市交通委正在加快推进另外5条快速通道的建设。

其中,陇海路西延快速通道,将从西四环建至西南绕城高速。双向八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预计下半年完工。

中原路西延快速通道,分两段建设,郑州至上街段于2013年底主体建成,余下的上街至巩义段目前正在加紧建设。

科学大道西延快速通道,从西南绕城高速开始,至上街区安阳路,建设里程约12.6公里,双向八车道,预计下半年建成。

郑州至登封快速通道改建工程,项目全长73.616公里,明年全部完工后,郑州去新密登封将有一条与郑少高速平行的快速路。

沿黄快速通道(S314江山路至石河路段),路线全长57.233公里,双向八车道一级公路,兼具城市快速通道功能。今年年底主线完成后,市区北部将有一条直通巩义的快速路。

未来,10条市域快速通道全部建成通车后,将会形成430公里的都市区骨干路网框架,强化中心城区与外围组团及新城之间的道路交通联系。市域快速通道网络延伸、辐射,不仅可以完善路网结构、方便市民出行,同时也将拉动沿线区域经济发展,推动郑州都市区整体城镇化进程。

全力推动新开工项目和计划 建设现代立体综合交通枢纽

加快建设现代立体综合交通枢纽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郑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工作。

今年以来,市交通委以航空港实验区外围道路建设为重点,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好管理、服务、监督和协调等职能,全力支持投融资平台推进项目建设,全力保障省管在郑高速公路项目建设。

在新项目方面,将力争G107线东移改建工程等16个项目按计划开工建设;同时,将配合省交通运输厅等有关部门做好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相关协调服务,为机场高速公路改扩建、商登高速公路(郑州境)、机西高速公路(二期)等项目提供良好施工环境,确保这些高速公路项目按计划加快推进。

在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方面,市交通委将健全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工作协调,积极跟进服务,加快推进G234线荥阳G310以北段、S317线郑州境(迎宾大道西延)新建工程、绕城高速辅道“公交都市”创建工程、G343新郑境龙湖至梨河段改建工程等15个项目的前期工作。

在郑州综合交通运输建设发展方面,市交通委计划强化规划衔接,加强公路建设与多种交通方式之间规划的协调对接,启动新一轮农村公路规划调整,落实全省农村公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年新改建新型城镇化县域道路300公里以上。在“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的基础上,积极研究事关郑州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重大课题,适时启动“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公交优先服务畅通郑州 交通运输管理更加规范

6月26日,三环快速化公交B3路、B3区间路开通试运行,使郑州成为国内首个同时在二环和三环上拥有快速公交的城市。公交、地铁、出租车、长途客车……多种交通方式正在迅速发展。

市交通委深入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把“公交都市”创建与“畅通郑州”建设融合推进,有力服务了群众出行。以快速公交为例,自2009年5月B1路开通以来,短短5年时间,车辆由220台发展至541台,累计运送乘客达6.82亿人次,线网长度由143.8公里延伸到176.6公里。2013年全市新增新能源公交车600台,新开和优化线路53条,建成公交枢纽站、首末站7个,新改建公交港湾169座,城市公交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目前,全市公交分担率、站点覆盖率、空调车比例、智能化水平稳步提高,市民候车乘车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如期开通,使郑州正式迈入公共轨道交通时代,城市公交、出租车全年完成客运量13亿人次,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28%,城市公交在服务“畅通郑州”建设、促进节能减排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加快转变运输发展方式方面,我市传统道路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发展步伐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稳步推进。目前全市道路运输经营业户已有7.5万余户、从业人员17.3万余人,客货营运车辆13.8万辆,客货船舶800余艘,运输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城乡客运持续协调发展,农村出行环境不断改善,目前,我市乡镇通班车率已达100%,建制村通班车率达97%。2013年,全市完成公路客运量3.44亿人次,完成公路货运量2.6亿吨,完成水路客运量8.6万人次、货运量11万吨。

市交通委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深入推进行业规范化管理,严格按照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紧紧围绕“事项减少50%以上、环节压缩50%以上、时限减少50%以上”的工作目标,对原有的27项审批事项(25项行政许可,2项非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进行了全面的清理、规范和优化。优化后,目前保留行政审批事项共12项,日常监管事项3项,下放县(市)区行政审批事项4项,审批环节由原来的131个压缩为45个,压缩率为65.65%;审批时限由原来的540个工作日压缩为56个工作日和2个即办事项,压缩率为89.63%;实现了预期目标。

创新工程建设推进机制

为大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在推进交通重点工程过程中,市交通委创新工作思路、方法和机制,多策并举,积极调动各方建设积极性,促进重点工程快速高效推进。

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为推进交通重点工程建设高效有序进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门组织成立了郑州交通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建立了指挥部、建管中心和项目代表部三级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及时了解掌握工程进展情况,研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工程推进中,协调是关键。按照“新建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预备项目抓筹备”的工作思路,市交通委积极与发改、土地、财政、水利、环保、文物等部门之间加强联动,定期碰情况、商对策,形成上下联动、分工明确、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近两年来完成投资超过650亿元,是我市交通建设史上完成投资数额最大、在建和完工项目数量最多的两年。

定期评比表彰,形成内生动力。市交通委联合市总工会、市团委等部门,在各个建设项目中大力开展百日劳动施工竞赛活动,不断掀起施工高潮;围绕项目建设安全、质量、进度、廉政、创优五个主题,实行项目建设周点评、月小结、季讲评、年总评制度,并组织开展评比表彰活动,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创新管理体制,推动管理升级。为有效解决交通项目分散建设、协调困难、效率低下的问题,市交通委组建成立了郑州交通重点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和财务管理中心,实施统一指挥、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统一服务,提高了交通重点工程建设的运作水平和议事决策效率,交通建设资金也得到了安全、合理、有效使用。充分利用郑州交通系统现有资源,引进高端人才,整合成立了郑州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使之在交通勘察、规划、咨询、设计、科研等方面的技术服务作用。结合我市交通建设实际,建立了项目代表制,在每个项目设立项目代表部和项目代表,全程负责项目建设的管理、进度、质量、安全、工期等工作,形成了建设单位、项目代表和承建单位“三位一体”的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

针对交通重点工程建设备受社会高度关注的实际,市交通委始终把加强工程建设领域廉政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不遗余力地抓紧抓好。加强廉政警示教育,落实“四会一课”制度,向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发放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开设了“廉政讲堂”,编印了郑州交通重点工程廉政手册。结合重点工程建设实际,成立廉政建设督导组,适时到一线工地检查督导,实行廉政合同与施工承包合同、监理服务合同、工程设计合同同时签订,并在工程现场设立廉政警示标语和廉政举报电话。推行阳光操作,从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全部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组织实施。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