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5版:都市新闻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夏侯(金华路西)安置区 庆“七一”光荣与梦想大型主题晚会 2014年6月28日欧凯龙商业家具广场开业仪式 本报记者 朱 华 通讯员 许 晨 史 娜 52年,弹指一挥间,济源路街道办事处与辖区广大居民风雨兼程,如歌岁月见证一段辉煌历史的跨越与变迁。在这里,你会感觉到环境优美宜人,生活和谐有序,人人积极向上,服务温馨如家。 栉风沐雨五十二载 春华秋实谱新篇 上街区济源路街道办事处五十二年励精图治绘就美丽画卷 上街门户 历史悠久 济源路街道办事处成立于1962年,是上街区委、区政府成立最早的派出机构,辖区面积4.435平方公里,下辖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常住人口4.3万人。所处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商业店铺鳞次栉比,群众生活条件便利。辖区以三产服务业为主要经济支柱,全区80%以上行政事业单位驻扎在此,有着从幼儿园到大专院校完整的教育体系,聚集着7大金融机构,建设有大型体育中心、公园、广场等公共游乐场所,上街区的长途汽车站和公立医院——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位于辖区中心地段,是上街区政治、金融、商业、文化、教育中心。 回首往昔 沧桑巨变 52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济源路街道办事处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辖区居民,团结一致,艰苦创业,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走过了辉煌的历程,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日益改善,整个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巨变。 经济发展篇:蓄势待发奏强音 52年的跨越之路,见证了街道经济实力的飞速变化。街道财税收入在改革开放前几乎为零,2013年财税收入实现11157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完成89615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280元,其它各项经济指标呈现出迅猛增长的发展势头,始终在全区排名位于前列。 按照上街区城市建设的统一规划,近年来,济源路街道几任领导班子始终结合实际,创新意识,强力招商,科学编排,坚持“以点带面、以路为带、以环成块”的发展布局理念,在保持西部老城区原商业服务区持续发展的同时,自2011年起,以土地整合、旧城区改造为契机,打造了以东部新城区为中心的上街中央商务区——面积约1.7平方公里,以济源路和金华路交叉口为中心点,形成五大功能区,东南侧为高端商住区,西南侧为商业休闲区,西北侧为宜居住宅区,东北侧为家居建材采购区和科技创业区。共有9个项目纳入建设规划中,其中在济办辖区的项目共有5个,分别是上街·欧凯龙城市综合体、和昌·都汇广场、德宝·城墅、河南863科技创业园、东方明珠项目,总投资41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71万平方米,其中商业科研建筑面积约46万平方米。通过这几年的规划建设,中央商务区已初见规模。今年,已建成的和昌·都汇广场商业步行街于6月23日举行了盛大的交付仪式;由和昌地产洽谈引进的总投资1.35亿元,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的和昌大商项目在4月25日已开工建设。上街·欧凯龙城市综合体中已建成交付,其中欧凯龙国际建材家具采购中心也已于6月28日开业。 上街中央商务区建成后,将与丹尼斯、宏丽来等已成熟的商业中心遥相呼应,产生辐射带动作用,使整个区域逐渐形成一个人气旺盛、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新型商贸圈,将成为上街区东部的CBD,可以极大地促进上街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新型城镇化建设篇:日新月异换新颜 夏侯村作为辖区唯一的城中村,共6个村民小组,常住户722户,根据城市发展需要,自2004年以来,按照“成熟一片,开发一片”的原则,已先后进行了8次升级改造,共涉及搬迁群众679户,目前已建成6个安置小区,安置村民563户,另外116户的安置房正在紧张建设中,安置房屋面积合计约19万平方米。其中2012年实施的夏侯旧村(金华路西)改造项目,涉及四个村民组206户,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顺利完成了全部搬迁工作,共整合土地面积约200亩。目前,该项目安置区已实现全部回迁入驻,实现了水、电、气直通到户,是上街区首家高档安置小区。一系列的城中村改造,从根本上改变了群众的居住环境。作为全区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改革试点,成立了夏侯经济合作社,壮大了村组集体经济发展,也实现了由村民向市民、农村到社区的转变。 旧城区改造方面先后对原上街热电厂、原上街电机厂、24街坊进行了征收改造,改造土地面积16万余平方米。同时,街道重拳出击开展了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辖区无主管楼院升级改造、老旧社区升级改造等,街道面貌随之焕然一新,街道连续多年被授予“省会改善人居环境工作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网格化管理篇:为民服务全覆盖 为民服务无缝隙,街道网格实行层层分解,任务细化,责任倒查,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网格责任体系。创新开展网格帮扶活动,以网格为载体开展“五访五问五关心”帮扶活动,即:访新迁入辖区居民、老弱病残家庭、留守儿童家庭、重点人员家庭、流动人口家庭;问每户每月户籍变动情况,“80后”、“90后”待业人员,70岁以上老人情况,下岗人员再就业情况,低保、特困人员情况;关心辖区残疾人、孤寡老人、重点人员、“两劳”释解人员、特困人员。结合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社区居家养老工程,在全区得到了广泛推广;关爱残疾人工作,多次被评为“郑州市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全力做好低保和大病救助工作,确保民生事业和谐发展,街道被省民政厅授予“河南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称号。创新开展“五颗星组团式”志愿服务队,制定了《关于创新开展“五颗星组团式服务”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方法和工作要求,建立了具体的督查考核机制,采取暗访抽查、群众代表座谈和实地查看等方式,对党员干部的工作做到准确掌握。其中,东方社区建立了“我的生活圈”服务群众信息播报站、三湾街社区建立了“托老服务站”。并与区工商局深度条块融合,协同设立了“网格服务岗”和“网格消费维权站”等,均受到了居民群众好评。 在去年召开的全市长效机制工作会议中,市委副书记王璋表扬了该办创新开展的组团式服务。同时,王璋主编的《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郑州市以网格为载体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探索》一书也收录了该办的先进做法。 社会管理篇:平安建设创佳绩 安居才能乐业。济源路始终以创建平安街道为目标,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公众安全感指数逐年攀升。街道先后投入数百万元,对辖区的11条背街小巷和106栋无主管楼院安装监控探头965个,报警器67个,实现了技防全覆盖;率先在全区建立了社区高标准巡防室,形成110指挥中心、派出所和巡防队三级联动机制,并在全区首个推行巡消一体化;在现有35名治安巡防队员的基础上,创新开展了治安志愿者服务活动,招聘治安志愿者2893人、治安积极分子400余人,创新制定《社区治安志愿者分级管理及奖励办法》,全面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的“三位一体”立体化防控网络。自活动开展以来,辖区治安案件明显下降,邻里纠纷化解率在95%以上。去年,上街区治安志愿者座谈会在该办召开,市综治办副主任李智宪等参加了座谈会,对治安志愿者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中牟、登封等市的多家兄弟单位也到该办交流学习治安志愿者的先进经验。同时,街道连续三年获得“郑州市平安建设先进乡(镇、街道)”荣誉称号,居民公众安全感指数全面提升,连续多年在全市170多个乡镇办的社会管理服务公众满意度中名列前茅。同时,街道还被授予“河南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基层党建篇:固本强基铸辉煌 多年来,济源路街道党建工作坚持固本强基、开拓创新,集中精力抓基础、抓要事、抓突破,全面提升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创建党员志愿服务品牌。结合辖区实际,坚持“全参与,齐奉献,同受益”的工作理念,以党带群,党群联动,全力打造社区党员志愿服务品牌。建立“同心家园”服务阵地,高标准打造了党员服务小分队和党员特长工作室。先后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88支,成员3000余人,结合各党组织优势和党员志愿者特点特长,不断拓展服务项目,为群众提供免费理发、义诊、法律咨询等16项便民服务。为了提高志愿者的参与积极性,创新开展了在职党员星级评定活动,截至目前,辖区共有786名在职党员参加了“星级评定”,共评出“十星”党员218名,有效激发了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服务的热情。扎实推进“红色网络教育家园”工程。街道先后在9个社区建设了“红色网络教育家园”,为辖区党员群众的文化生活提供了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受到了省市区领导的充分肯定。去年10月31日,在上街区召开的全省“红色网络教育家园”推进会中,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一处处长张克、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朱是西、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等与会200余人观摩了该办东方社区“红色网络教育家园”,在营造氛围上和作用发挥上给予了充分肯定。 党建的科学发展带动了各项工作的蓬勃发展。街道先后被授予全国百家乡镇(街道)示范工会、省级文明单位、全省妇联组织建设示范街道、河南省巾帼文明岗、等百余项荣誉称号。 展望未来 再创辉煌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济源路街道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区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系列讲话精神,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产业结构提档升级;利用旧城区改造规划,继续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全力打造高端中央商务区;维护社会稳定,全力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确保群众公共安全感指数再攀新高;狠抓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创建特色党建品牌活动;提高行政效能,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展望未来,在建设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的大潮中,济源路街道办事处作为主城区,将建成一个集百货、酒店、高端零售业、休闲娱乐、大型居住为一体的五分钟一站式城市生活圈,其社区管理和服务职能也必将日益强化,居民生活、生产环境日新月异,将真正成为上街东部的璀璨明珠。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