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lh4685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壮怀蕴雅意 浩气贯长虹

宋子牛

对联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它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对仗工稳,文词讲究,以独有的韵味,流光溢彩。而抗日战争时期的对联,以其铿锵激越、雄浑厚重的历史强音和特色,绽放在文学的百花园中。老一代革命家在军马倥傯之余,为动员民众奋起抗日,或缅怀为国捐躯的先烈,或感念故人,也以文学的情怀,撰写了不少脍炙人口,启迪后人,至今还被称道的对联。这些对联不失为爱国传统的好教材,给人以勿忘国耻的精神激励。

日寇凭陵,国难方殷,枪口应当向外;

吾人主战,民气可用,意志必须集中。

这是毛泽东在“平江惨案”发生后题写的对联。1939年六6月,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杀害新四军干部,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平江惨案”。中共中央为此号召全国军民认清形势,提高警惕,同心同德,枪口对外。毛泽东用对联形式宣传了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人民战争的军事思想,如同他那大气磅礴的诗词一样,他的对联同样高屋建瓴,立意深远。上联中“凭陵”为侵犯、欺侮之意。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今陈忘周之大德……以凭陵我敝邑。”

周恩来也题写了同样命意的对联:

长夜辄深思,团结精诚,仍是当今急务;

同胞须猛省,猜疑磨擦,皆蒙日寇阴谋。

1942年,国民党第五军师长戴安澜率领远征军在缅甸同日军作战牺牲,毛泽东为这位抗日英雄题写的挽联是: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命也无违。

上联中“采薇”,出自《诗经·小雅》,表现了远征之人的军旅生活及情怀。下联中“东瓜”“棠吉”均为缅甸地名,远征军曾在此地与日军血战。

朱德和彭德怀联合为戴安澜题写了挽联:

将略冠国门,日寇几回遭重创;

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

陈毅率部挺进苏北,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陈毅与苏北各界交往频繁,积极争取中间势力。韩国钧在当地有很高声望,他两度主持省政,军政界有不少他的门生。后两人成了朋友,韩国钧赠给陈毅一副对联:

注述六家胸有甲;

立功万里胆包身。

六家:指春秋战国时学术流派,分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这里指各派学说。 胸有甲,喻胸中富有韬略。联语意蕴深沉,上联赞扬陈毅雄才大略,下联颂其战功胆识,倾注了敬慕之情,道出了陈毅智勇双全的儒将本色。陈毅也撰赠一联,对他的爱国情怀予以褒奖:

杖国抗敌古之遗直;

乡居问政华夏有人。

上联中“杖国”,《礼记.王制》有“七十杖于国”句,意谓七十岁可拄杖行于都邑﹑国都。后指七十岁。“遗直”,出自《左传·昭公十四年》:“叔向,古之遗直也。”指有古代遗风、正直的人。陈毅还将一副戏台旧联,改成了具有明快抗日色彩的对联:

乘风敢破千层浪;

抗日全凭一片心。

位于河北邯郸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安葬着200名抗日先烈,其中包括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董必武为陵园题写了挽联,下联中“金鉴”指对人有启示作用的光辉言行:

爆革命火花,生有光芒照日月;

做献身金鉴,死留正气壮河山。

刘志丹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有“陕西罗宾汉”之称。1936年刘志丹率军东征,4月在猛攻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时,亲临前线指挥,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3岁。1996年,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6位军事家之一。革命老人谢觉哉为刘志丹烈士陵墓题联沉痛悼念:

龙战当年,巨星遽陨天无色;

鹤归何日,忠骨长埋土亦香。

“七七事变”五周年时,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最为艰苦的阶段。晋西北行政公署主任、著名抗日爱国将领续范亭,自题一联纪念这一事变,表达军民抗战到底的决心:

民族一大难,汉满蒙回藏,万众一心好儿女;

寇迹五年深,工农兵学商,誓死打倒法西斯。

抗战期间,民众对卖国求荣的汉奸无不切齿痛恨,对联中也多有体现。有个打铁店门联上写道:

既铸宝刀多杀敌;

又锤利铲尽锄奸。

一家理发店贴出的对联是:

倭寇不除,有何颜面?

国仇未报,负此头颅。

这副对联一语双关,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洋溢其间。山西临县有座观音庙,山门上的妙联,也将汉奸打入了另册:

保我众生,必先驱逐日寇;

慈航普渡,最后独留汉奸。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