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郑举办嫘祖文化节
巩义连续三年为瓜农发遮阳伞
中牟七项目集中开工
中牟女企业家
荣登“中国好人榜”
荥阳开拍微电影《石榴花季》
荥阳启动生源地贷款工作
巩义严查套取新农合资金行为
新密淘汰落后产能项目
新密实行新规定
检查企业须报批
专家支招黄帝故里建设规划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变“送文化下乡” 为“种文化在乡”
新郑“百千万”工程种文化
“百千万”工程种文化不惜财捧文化惠百姓

本报记者 高 凯 通讯员 张温良 王保健

清晨、晚间,黄帝故里新郑的各个广场、公园、乡村、社区,快乐的人们舞欢、拳酣、操美……张张笑脸挂着愉悦和自信,这是记者经历当地生活后,真切感受到城市新变化。作为 “全国文化先进县”、“河南十大文化强县”,近年来,新郑通过广泛开展“百姓大舞台”、“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等,使“送文化下乡” 转变为“种文化在乡”,使广袤的基层乡村成为“文化种子”成长的肥沃土壤。

新郑人的“大舞台”

据了解,新郑广场文化活动自2006年启动后,每年从5月初到9月底的周末晚上,都会在炎黄广场推出1~3场名为“百姓大舞台”的大型露天综艺演出。参演单位有乡镇办事处、市直各单位等,也有厂矿、企业、社会团体及民间组织,实现了不同行业不同领域文化大碰撞大交流大融合。

如今,在“百姓大舞台”这艘广场群众文化活动 “航母”的引领下,“炎黄读书节”、“书香校园”等系列文化惠民“套餐”梯次展开,形成了城乡群众文化活动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繁荣的大格局。

“百千万”工程种文化

家住具茨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管委会的杨小惠天天一大早就搭乘4路公交和同伴们一路奔向市文化馆。原来,新郑市的剪纸专家赵霞正在这里对全市的30多名剪纸爱好者统一进行培训。

文化活动悄然改变生活,得益于该市推出的“百支队伍、千名骨干、万家欢乐”的文化惠民工程,即建百支社区(村)文艺队伍,培养千名基层文艺骨干,通过这些文艺骨干,以身边人和事为蓝本创作喜闻乐见的文艺曲目,帮助和扶持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目前,16个乡镇办已组建文艺队伍600余支。

不惜财捧文化惠百姓

从单一开展文化活动到推动辖区文化事业大繁荣,新郑的秘诀是不惜财力为群众营造优质文化环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仅2011~2013年间,新郑市文化事业费累计投入1.3亿元,呈逐年增加态势。特别是2013年,人均文化事业费达80.1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社会融资”的发展机制。

此外,该市非常注重文艺文化场所升级,目前该市共有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性群众文艺活动场所287个,从事文化产业的歌舞娱乐、文艺演出等经营性文化场所280家,固定资产投入近3亿元,已初步构建了以标志性文化设施为龙头、基层社区文化设施为基础、覆盖城乡的文化设施网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