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知味
文苑撷英
文史杂谈
新书架
商都钟鼓
随笔
lh4669
lh4674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随笔

古县衙的“廉政课”

马承钧

郑州南行40公里的新密市有个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密县县衙。古县衙长220米,宽110米,占地38亩。照壁、大门、仪门、戒石坊、月台、大堂、二堂、三堂、大仙楼、后花园等由南向北沿中轴线依次排开,形成九层五进院落,另有东西花厅、八班九房和县监狱。县衙始建于隋大业十二年(616),为五品县衙,历经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已有1400余年,明洪武三年(1370)在原址重修。

浏览密县古县衙,笔者时时被其廉政文化所震撼。仪门前有两个莲花池,四周有石雕栏杆,池内漂满莲蓬。导游说:“你们如果七八月份来,这莲池荷花盛开,清香宜人勒!”我想,莲池与“廉耻”谐音,古人在县衙前修建莲池,当有为官要清正廉洁、“出淤泥不染”之意吧!

县衙大殿面阔三间、进深8米,单檐歇山式,前、后檐下各置斗拱10朵,绿色琉璃瓦覆顶,匾额镌“善恶昭彰”四个烫金大字,两边一副对联:“作恶报作恶不报祖宗有德德尽再报,行善昌行善不昌祖宗有殃殃尽再昌”,凸显人生哲理。院内有一高大的戒石坊,正面镌“公生明”三字,为《荀子·不苟》中名言;背面刻宋太宗赵光义钦定、书法家黄庭坚题写的十六字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彰显公正廉明、执政为民的从政理念。大堂有“清、慎、勤”三块匾额,两旁楹联云:“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读之发人深省,难怪这里成为新密市“廉政教育警示基地”。

笔者三次到访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的河南内乡县衙,它是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古县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乡县衙楹联早已闻名于世,2008年该县被推选为“中国楹联文化县”,有“一座内乡衙,半部官文化”之称。如二堂屏门“天理、国法、人情”匾额,县丞衙对联“宽一分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官不值一文钱”,主簿衙对联“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民”等等,都鞭辟入里发人深省,700年来广为传颂,更被各地县衙竞相仿效奉为圭臬。

内乡县衙最有名的当属“三省堂”那幅名联了:“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其核心是正确对待仕途:既要淡化“官念”,莫太看重官位,又要强化“官念”——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自己也是百姓”,揭示了官员来自百姓、百姓才是衣食父母、官员须增强群众观念这一普世真理。它以朴素语言揭示了官与民、荣与辱、得与失的辩证关系,提醒各级官员应常怀律己之心、常思为政之德,难怪许多人会掏笔抄下、谨记于心,历届中央领导亦常用它告诫各级干部。

此联为康熙十九年内乡知县高以永撰写。高以永(1631-1694)是浙江嘉兴人,自幼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康熙十一年(1672)中举,翌年中进士,康熙十八年(1679)任内乡知县,兼管镇平、淅川两县事务,开清代内乡知县任职九年之先河。二十七年(1688)升任直隶省安州(今河北保定)知州并兼新安县事。三十一年(1692)任户部江西司员外郎,一年后因操劳政务病逝于任上,享年63岁。

史料记载,高以永为官勤政爱民、励精图治,在内乡、安州、户部声望极好。清康熙《内乡县志》称:“离任内乡时,百姓扳道挽留,甚而有追送数百里者”,内乡百姓为其立“德政”、“去思”两通石碑云云。《安州志》说“安州五载惠政卓著”、“严于律己清苦过人”,“人品官德万民敬仰矣”。《嘉兴县志》曰高以永不啻是勤政廉吏,还是一位诗人,著有《高户部诗集》,嘉兴《竹林八圩志》收录他一生诗作数百篇,云“作诗撰联流芳后世”。

诵读古县衙楹联,无异于上了一堂“廉政文化课”,其内涵已升华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堪称“镇衙之宝”。其初衷虽为维护封建统治体制,但告诫为官者要“在其位谋其政”、事事心系百姓却不失为一种“正能量”,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今天,这些格言仍不乏教育和警示意义,极具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价值。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