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黄帝故里新郑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百年老字号“丁家粉蒸肉”
自我剖析 查摆问题
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新郑市民花书增
入选“中国好人榜”
“新”的力量 “郑”在聚变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百年老字号“丁家粉蒸肉”
香甜可口、肥而不腻的丁家粉蒸肉。
投稿邮箱:xzsxck77216@163.com 联系电话:62677216 文明生态·留住乡愁 之新郑传统小吃

对于很多人来说,小时候吃过的那些传统小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还是被保存在岁月之中的生活和记忆。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们大多早已无迹可寻。但新郑人是幸运的,如今在新郑很多传统小吃仍被代代相传并历久弥新,“丁家粉蒸肉”便是其一。

在新郑,提及粉蒸肉或米粉肉,很多人会将其与老城西大街的丁氏家族联系起来,“丁家粉蒸肉”在大家心中已经成为这道菜的“正宗品牌”。的确,作为丁氏家族的世传佳肴,“丁家粉蒸肉”历经六代人传承,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

据家族第六代传承人丁红建介绍,这道菜最早源自清末的丁家饭庄(后改为萃宾楼)。相传丁家一位先辈曾是新郑颇有名望的厨艺大师,曾先后做过县衙、州府的主厨,后进京成为皇家御厨,告老还乡后在老城北大街开设了丁家饭庄。

丁家饭庄开张之后,由于新郑古为“九州通衢”的南北交通要道,是南来北往的皇家官员和名人客商的必经之地,特别是清朝年间常驻当地的京城官差,常到此用餐,因而把各地风味、官府烹饪技艺也传到这里。丁氏家族厨师们博采南北风味精华,在传统“条子肉”扣碗的基础上经过改进提高,创造出了这道美食佳肴,很快成为新郑家喻户晓的一道名菜。

“丁家粉蒸肉”有别其他,最重要一点是在制作过程中,每个丁氏后人都在虔诚地遵循着上代人口口相传的教诲,制作流程传统而又神秘。他们将炒好的江米捣碎成粉,再配以面酱、大料等,再将切片的五花肉置于其中反复揉搓,这时肉中水汽挤出、大料沁入肉中,一进一出之间,配料与五花肉完美融合,之后每碗放上七八片上蒸笼,剩下的一切就都交给时间。两个小时过后,扣盘后的粉蒸肉色泽剔透、样如水晶、红白相间、诱人食欲。入口中,肥而不腻、香甜可口、酱香突出、五香味浓。

凭借着这道菜声名远扬,丁家第五代传承人李尊曾作为名厨之一,在1952年毛泽东到黄河视察时,到郑州为主席做饭,而烧制的菜肴中便有这道丁家粉蒸肉。

如今,随着丁氏粉蒸肉的影响越来越大,丁氏家族的嫡系徒弟遍布全国已有千人之多,这种世代相传的制作工艺经过几代人的改进,逐渐成为一种美食文化,得以传承。

刘佳美 王建民 文/图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