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新郑·社会 上一版3
骄傲的清洁工妈妈
监督卡里聊民生
新郑蔬菜端上香港餐桌
职业教育
打开成才的另一扇窗
好媳妇更似亲生女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伺候卧床公公十年如一日
好媳妇更似亲生女

本报记者 赵聪聪 通讯员 刘象乾 王保建

在新郑市城关乡敬楼村吕庄,儿媳杜淑先始终恪尽孝道,对瘫痪在床的公公悉心照料,数十年如一日,不嫌弃不放弃,在当地美誉盛传。

顺着乡村小道,记者来到新郑市城关乡敬楼村吕庄。刚进村,村妇女主任赵凤就介绍起了杜淑先:“她默默坚持照顾瘫痪在床的公公已10年,光不怕脏不怕累这种精神就让乡里乡邻感动,更何况她还能将吃喝拉撒全在床上的公公视如亲生父亲,照料得无微不至。”

简单黑色T恤衫,黑色七分短裤,颜色有些泛白但显得整洁干净。见到杜淑先时,她一直腼腆地笑着说:“我没有文化,啥也不会说,只是照料自己家的老人而已。”说话间还不时搓捏着自己的手指头。今年47岁的她,自1988年嫁给丈夫王建民已26年,夫妻俩育有一儿仨女,儿子王变超于去年成功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小女儿王静高中毕业后在郑州务工,其他俩女儿已成家。丈夫王建民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平常靠农用三轮车跑些运输,供儿子上大学、贴补家用,家庭虽不宽裕但生活得其乐融融。

2004年腊月初四,杜淑先的公公突发脑溢血而导致全身瘫痪,卧床不起,吃喝拉撒全在床上。丈夫因常年在外打工赚钱养家,她便扛起了照顾公公的重担。刚得病那会儿,每天天一亮,她就起床,煮好早饭,先盛到碗里凉着,然后再到公公床前喊醒公公,检查有没有尿床,然后帮公公换裤子、换尿布、洗脸,整理房间,给公公喂饭、喂药。一开始给公公换尿布时,杜淑先也会觉得不好意思,后来,她也不羞涩了:“把公公当自己父亲一样对待,伺候自己父亲,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走进她家小院,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便是院子里扯起的一根铁丝,上面整齐地晾满了刚刚洗过的四五个小棉垫。“晚上有时候没来得及,公公可能会尿到床上,所以我特意做了几个小棉垫,万一尿床了,换换小棉垫就可以了,不用再换褥子床单。”杜淑先还是一脸的笑容。

夏天为了给公公营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家里虽然紧巴,但夫妻俩还是特意为公公房间装上了空调,而自己屋却没有。进到屋里,老人正在熟睡,屋子里面虽然简陋,但干净整洁,床头还放着小女儿张静专门捎回来让爷爷吃的蛋糕。对着屋门口摆放着一张小床,在夜里时为了帮公公翻身,有时候痰吐不出来时得用手抠出来,于是她把小床摆进了公公的房间。虽然公公卧床十年,由于杜淑先的勤快,屋里没有任何气味。

丈夫王建民不无感激地告诉记者:“俺爹卧床这么久,如果没有俺媳妇这般无微不至的关心照料,他估计都坚持不到现在。这么多年,她都坚持让俺爹晒太阳,为俺爹洗澡……十年了,老人家从没生过褥疮,也从没有摔过。”

杜淑先告诉记者,在她公公还会说话的时候,有一次给公公洗完脚后,逗他说要送他到养老院,公公当时一脸委屈、无助地说他就认儿媳妇。

原来,杜淑先的公公今年已经95岁高龄,由于患病多年,他已失去语言表达能力。他有7个儿女,其中2个儿子,5个闺女。大儿子因自己家庭变故无力照顾老人,5个闺女也因自己家的一摊子事儿无法贴身照料。公公刚患病时,杜淑先也犹豫过,兄妹7个,为什么就让她一个承担,但善良的她最终考虑到大哥的家庭现状,其他几个姐姐又都得顾各自的家,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她最终毅然扛起了照顾公公的重担,这一晃就是10年。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杜淑先的一举一动,深深地感染着她的几个孩子。

“作为年轻人,俺儿子和女儿也从来不嫌弃爷爷,有时候俺忙于家务的时候,俺儿子和女儿就给老人洗脸,换尿布,喂饭。”说到这,杜淑先尤为自豪。

敬楼村党支部书记敬书贵介绍:“杜淑先是我们村孝老爱亲的榜样,自从2008年以来,村里连续6年举办的‘好媳妇、好公婆、和谐家庭’评选活动中,杜淑先连年榜上有名。”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