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清凉马拉松邀您清凉一“夏”
省60余名健身教练待“升级”
省中式台球排名赛收杆
我市男女篮“开门红”
周国平诠释幸福的智慧
文化馆暑期免费培训班开班
《白发魔女传》沿用经典旋律
曲艺走基层全国百场巡演
河南地区系列演出启幕
建业足协杯轻松搞定“草根”
南京万事俱备候青奥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南京万事俱备候青奥
“青奥一代”的青奥会南京人的青奥会
7月16日,将参加青奥安保任务的官兵在誓师大会上列队。当日,青奥会进入30天倒计时,江苏公安边防总队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T2航站楼前举行安保誓师大会。承担青奥会出入境边防检查、执法巡查、反恐应急、防暴处突等任务的官兵在此宣誓,誓保青奥平安。 新华社发

第二届青年奥运会将于8月16日~28日在江苏南京举行,这是北京奥运会后奥林匹克运动再一次来到中国。一个月后,奥林匹克圣火将再一次在中华大地上燃起。这场青年人的盛会,从筹备伊始就以青年人为核心,四年的艰辛与努力,南京始终与青奥共成长。如今,南京青奥会各项筹备工作均已进入收官阶段,南京市民对越来越近的青奥会充满期待。万事俱备的南京,翘望着和奥林匹克运动相拥,给世界一个惊喜。

兑现承诺的青奥会

7月14日,记者走进基本建设完成的青奥村,这里在赛时将为世界各国和地区约6000名运动员、随队官员、青年大使、青年记者、模范运动员和部分IOC官员提供住宿、餐饮及其他服务。碧草绿树环绕中的青奥村,凝聚着南京人的一腔热情:青奥村能源中心利用发电厂废蒸汽提供制冷制热能源;运动员房间的客厅里,挂着具有浓郁中国和南京特色的云锦;交通中心低碳环保的“合乘车制度”,精心调整安排的不同风味菜单……南京不仅为来宾提供一个舒适如家的居住地,更希望通过每一个细节展示一个腾飞中的中国形象。

青奥村只是南京筹办青奥会的一个缩影。从四年前在温哥华获得第二届青奥会举办权的那一刻起,南京就以时不我待的心情展开了筹备工作。

南京青奥组委执行主席、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说,青奥会是南京的“头等大事”。在这四年里,南京几乎每个对外活动都有青奥会的身影。“青奥会才第二届,知名度还不高,南京要担负起宣传青奥的责任来,”杨卫泽这样说。

四年过去了,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青奥会,也知道了南京要举办这一赛事。其中,南京创新的青奥会网络火炬传递功不可没,目前仍在进行的全球网络传递,由青奥会吉祥物“砳砳”(音“乐乐”)带着虚拟火炬“走过”204个国家和地区的258个传递站点,共为期98天。全世界的人们都可以通过专有APP参与到火炬传递中来,成为一名青奥“火炬手”。来自澳大利亚的乔治亚·辛普顿在成为“火炬手”后很兴奋,她说:“这么有趣的方式,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很喜欢,真希望青奥会时可以去南京。”

如今,青奥会还有一个月就要开幕,28个大项的竞赛组织已经进入最后阶段,35个竞赛和训练场馆已全部完成,各场馆团队全面启动场馆化运行和人员培训,各项物资设备和人员正陆续进驻场馆。18000多名志愿者已经集结,进行集中培训……

通过四年的紧张筹备,青奥已经成为南京的一张名片。前后两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和巴赫在考察过南京的筹备情况后,都对南京青奥会充满信心,认为南京将能够举办一届精彩的青奥会,帮助青奥会完成“成人礼”。

杨卫泽说,南京一定会庄严兑现四年前对世界许下的承诺。

“青奥一代”的青奥会

前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倡议创办的青奥会是年龄在15岁到18岁之间的青年运动员和其他青年人全球范围内最高水平的综合体育赛事,它整合了教育和文化内容,鼓励青年人以奥林匹克的价值观来生活,并成为奥林匹克的大使。在奥林匹克运动中,青奥会是促进青年人体育、教育和文化宣传的催化剂。

正因为如此,青年人才是青奥会的核心。杨卫泽说:“青年人‘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惊喜不惊喜’是我们的工作要求。”当青少年的参与和满意度成了赛会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征集青少年的意见、倾听青少年的声音、向青少年取经就成了南京青奥会筹备过程中的“独门秘籍”。

在青奥组委会,40%以上的正式员工是“80后”甚至“90后”,1.8万名志愿者绝大多数都是“90后”,开幕式99%的演员都是青少年……杨卫泽说:“青年人的赛事,将由青年人挑大梁。”

几乎在每个环节,南京都给了青少年充分展示才华和智慧的舞台,让青少年参与进来,贡献来自他们的创意、策划和各种奇思妙想。无论是会徽还是口号,在青奥会重要的评审环节中,青少年都成为握有“决定权”的人群。正在精心打造的开、闭幕式,也将充分集成青少年智慧,让青少年自己演绎彰显青春特点的开幕式和闭幕式。南京青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陈维亚说,青奥会应该是一场青春飞扬、梦想起航的盛会,“所以这台开幕式从仪式到文艺表演,直至最后点燃圣火,始终贯穿青春色彩”。

筹备四年来,无数南京孩子成了青奥会的“编外”宣传大使,现在随便走进一所南京学校,无论是大学生还是中小学生,几乎没有不知道青奥会的。从初中到高中,17岁的张栋感觉“青奥会都快融入自己的血脉了”;南师附中高一学生姜锴博将参与建设南京青奥会文化教育项目世界文化村中的“文莱小屋”,为了展示一个“原汁原味”的文化小屋,他和同学们自费去文莱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宣传推广南京青奥会;很多在宁高校的外地学生,将南京青奥会的点点滴滴带回家乡,传递给亲人、同学、朋友……

南京人的青奥会

为了迎接青奥会,南京市规定:从7月15日起,南京所有桩基、土石方工程、渣土运输、拆除等四类工地停工。南京市民张程说:“青奥会期间天会很蓝,我们的希望是青奥会以后天依然很蓝。”

南京市市长缪瑞林说:“办不办青奥会,我们都要重视环境问题。”杨卫泽也表示,环境是一条“硬杠杠”,南京不仅要在青奥会期间“达标”,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种倒逼机制,让好环境能一直保持下去。

为此,今年南京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36条”等举措,关停了30家“三高两低”企业,淘汰了超过5万辆黄标车……

南京人民也不遗余力地支持着这座城市筹办青奥会。过去几年里,南京一直在建地铁、修道路、铺水管,很多人说,“南京就像个大工地”。但在更多南京人看来,这些暂时的不便,是为了青奥会圆满召开,为了未来城市更美好。50多岁的南京市民赵建国说:“世界上这么多人要来我们南京,必须拿出点主人的样子,中国人最讲究待客之道,我已经想好了,到时候上街去当城市志愿者,哪怕能指一次路也是贡献。”

刚刚全线通车的城西隧道,一下子拉近了主城与长江大桥的距离。南京市民周宁生说:“以前最怕走这一段,天天堵车,现在顺畅得不敢想象。”

缪瑞林市长还给南京市民吃了另一颗定心丸:“青奥会期间的交通保障将尽量不扰民,不会出台限购、限行的政策,也不会封道。”

城市和市民的相互理解和支持,让青奥会筹备工作进行得非常顺畅,南京人参与青奥、宣传青奥的热情也日益高涨。

每一届奥运会都会给举办城市留下一笔丰富的奥运遗产。对南京人而言,奥林匹克最精华的遗产,不仅在于留下一批场馆和设施,更在于优化城市文化精神和制度环境,在于奥运精神植根于青少年乃至全民心中,在于全民树立环保健康理念……这些,都将成为南京这座城市新的基因。 新华社南京7月16日专电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