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发展绿色产业 繁荣生态文化
一站式体验展会亮相绿城
创新 驱动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
《习仲勋在长葛》
一书出版发行
全市金秋助学
今起开始申报
《全景中国·郑州周》昨日启动开播
8所省属大中专院校
公开招聘240名教师
各方嘉宾齐畅谈
好妈好爸好家风
文化志愿服务边疆行启程
郑州“非遗”走进呼伦贝尔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发展绿色产业 繁荣生态文化
——郑州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纪实之三

本报记者 朱 华

森林城市建设推动郑州造林绿化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市森林资源面积快速增长,林业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全市年林业生产总值达37亿元,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发挥传统产业优势,注重塑造品牌,新郑大枣、河阴石榴、荥阳柿子等享誉省内外。为促进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市政府组织编制了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意见》,全市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到7万亩,特别是蝴蝶兰产业,已成为郑州花卉业的拳头产品。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林草、林药、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等林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全市规模以上林业企业106个,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兴旺木业有限公司等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达22家。随着社会对种苗花卉的需求日益增长,也催生了种苗花卉市场交易和流通的红火。郑州陈砦、双桥花卉交易市场营业面积30万平方米,交易品种万余种,年交易额突破30亿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森林公园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市民周末到森林公园休憩,依托森林的生态观光、林果采摘等各类风情游迅速发展。

郑州积极探索,使生态文化建设与林业生态建设、林业产业发展同步进行、有机结合,有效地推进了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通过加大投入,为群众了解森林、认识生态、探索自然提供了场所和条件。我市共有各级森林公园21个,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1处,总面积500余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建成郑州中国绿化博览园1处,总面积近3000亩,已逐步成为中原人民休闲旅游的理想去处;市政府出台了《郑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对全市古树名木先后进行了两次普查,全市共有古树名木2781株,其中国家一级古树有840株、二级554株、三级780株,古树群4处,我市对所有古树名木列入重点保护对象,并按树种、树龄分别进行了拍照、编号和建档。结合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在全市广泛开展了植“将军林”、“巾帼示范林”、“社会主义新农村青年林”等主题林、纪念林活动,并在每个植树地点竖立了纪念碑、纪念石,既推动了义务植树活动的深入开展,又可成为青少年教育示范基地。

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丰富了林业生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新郑大枣文化、荥阳石榴文化、二七樱桃文化已成为我市著名生态文化品牌。我市先后举办森林生态文化节和湿地文化节,成立观鸟摄鸟协会和保护黄河湿地志愿者组织,吸引了许多市民参加。新密市的蜜香杏和荥阳的鲜桃颇负盛名,在抓好产业发展的同时,当地政府通过举办杏花节和桃花节,积极推广花文化。花开季节,各色杏花、桃花满山遍野,美不胜收,吸引了广大摄影家、美术家及爱好者和广大市民前来写生、观光。

(下转二版)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