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古城·老妪·新曲
海滨夕照(摄影) 安福昌
夏日村庄(外一首)
理念、个性与成语
水国图(国画) 吴敏
徜徉在潘安墓园
《一切有情 依食而住》
刘思的真实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理念、个性与成语

王建庄

早年点点累积的历史知识,使少年的我对中原灿烂绚丽的文化惊叹不已,对故土上金戈铁马、纵横文坛的人物景仰不止,为能生长在这片大地上而自豪汹涌。近些年来,也常为外省一些嘲讽、贬斥河南人的做法心生不平。

想一想,也就释然。一方面,是我们自己不自重,遗柄于人。另一方面,就是有人叮咬一点,不及其余。这类事情历史上早已有之。

战国时期,算来距今已有2000多年。我们的一个先人要去买鞋,临行前先用物品量了自己脚的尺码,结果出行时竟将尺码遗忘在家,到集市拿到鞋子,才发现没有标准。卖鞋人说:用你的脚试试就得了。答曰:我宁可相信我照自己的脚量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于是顾自回家去取,返回时,集市已经散了。

这件事,说的就是成语:郑人买履。

因了过于相信尺码而无视现实,导致目的无法实现。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而导致的思想僵化,脱离实际,结果最终没能买到鞋子。

自从知道了这个成语,我的思考就一直钻到一个胡同里出不来,至今无法穷尽。

我在想,这人准备买鞋之前为什么要先度量自己的脚获得尺码,是当时流行的做法,还是个人作为?如果是流行的,即不足为怪;如果纯属个人行为,那么这个“郑人”一定是个极具个性的人,他可能是在试图创造一个新的挑选鞋子的方法,说不好我们今天鞋子的尺码就是从那时起即萌芽的。

还有,他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当然,可能在当时除了这人之外,其他的人在买鞋时都是直接用脚去试的,即使到了今天,千奇百怪的鞋子令人眼花缭乱,虽然品种繁多,却都有尺码,即使有尺码,人们还习惯用脚去试。那么2000多年前我们的那个先人,为什么坚持不试?在我认为,可能还有的原因是这人骨子里的固执,他是在用行为推行一种方式。

再有,虽然这次往返延误了时间,但下个集市他应该会带着尺码前去的,只要尺码准确,应该会买到合适的鞋子。

与这个郑人买鞋相近的,还有那个楚人刻舟求剑的故事。虽然都涉嫌墨守成规,死守教条,但郑人回头去集上仍可以买到鞋子,而丢剑楚人再返回那个水域,如果水深且地形复杂的话,就不可能求到剑了。再有,郑人可能会开创一个新的买鞋的模式,而楚人只可能徒劳往返而已。

说明做这样的蠢事,并不仅局限于“郑人”。

叙述郑人买履这个故事的,是韩非子。

韩非子是郑地后人,我辈也是郑地后人,尽管时隔2000多年,但是,同是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这一点是相同的。有可能,韩非子也是在提醒他的乡亲:我们还是要自重一些。

我也认同:我们不能再去做那些蠢事以授人笑柄。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典籍汗牛充栋,但我们的第一本书是《易》,易者变也,发展变化是宇宙间的根本规律。我们应该遵循规律,结合实际,不能因循守旧,死板教条。

在此基础上,当然,要有我们的思考和独立的个性,实现创新发展。这也是“易”,真正的“易”。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