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足协杯四强全部产生
建业点球惜败
告别足协杯赛
寻找心中的“太行”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寻找心中的“太行”
夏清成摄影作品有啥不一样
展览现场,夏清成真情讲述拍摄“太行”的感受。

郑州报业集团记者 河 宁 尚新娇 文 白 韬 实习生 李亚楠 图

昨日,由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夏清成摄影作品展《太行 太行》在河南博物院隆重开幕,夏清成的朋友们和众多摄影界人士及摄影爱好者参加了开幕式并观展。开幕式上,夏清成将自己的10幅经典代表作捐赠给河南博物院作永久收藏。开幕式后,河南摄影理论界的著名评论家、图片编辑、收藏家以极为少见的集体阵容出席“夏清成《太行 太行》摄影作品研讨会”,并各抒己见。本次展览持续至8月10日。

“不知道咱河南有如此壮美的风光,太让人震撼啦!”“太行山有一种摄人心魄的美,它是我们的精神之父!” 53幅作品,呈现了太行山的雄浑苍茫及人文气息,在展览现场引来观众好评如潮。

夏清成先生把自己的创作思路概括为“直面苍崖,大野气象”, 从2008年开始到现在,他的身心已经沉浸于千里太行,他的精神已经渗透在峡谷丹崖。他说,每个人眼中的太行山都有所不同,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太行山。那么,夏清成心中的太行山在观众的眼中又是怎样的呢?究竟和其他的风光摄影有何不同——

现场:“眼前的太行有一种雄性的、父亲般的力量”

在河南博物院展览室,络绎不绝的观众被夏清成拍摄的太行世界深深吸引了,那泛着铜色的绝壁长廊,那呈现拱状,给人力量与温暖的太行胸怀,让人从中感受到他心中的那份太行情结。

“他的摄影给了我心灵极大的冲击和震撼,使我对中原文化有了新的认知。在我们中原,如果说黄河是母亲,太行山就是父亲。” 一位年轻的摄影发烧友对记者说。

“我们是早上5点多从洛阳来的,一看这个展真是不简单,有一种被太行征服的感觉。从画面的取景和光线可以看出,摄影家付出了艰辛劳动,要想拍出这样的效果极其不易!”这位叫乔桂荣的老人告诉记者,她们一行有十几个人,大家都是老年大学的摄影班学员,在报纸上看到有这个展览,就不约而同结伴而来,拍了资料回去,回去还要在摄影课上认真观摩。

评议:“他的纪实性背后有强大的文化支撑”

在随后举行的研讨会上,我国著名纪实摄影家、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于德水及河南摄影理论界评论家对夏清成作品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于德水认为,夏清成遵循的是内心的感受,他在追问、寻找天、地、人之间的一种连接,一种对应。他的作品没有套路,不按规矩出牌,实际上却有着意想不到的呈现效果。

李书玉多年致力于河南摄影理论的梳理,他评论时讲到:“假如你看到的山跟大家看到的山都一样,那就不是艺术家了。艺术家不是单纯照相,要利用那些纪实的东西实现艺术创造,创造出一个艺术世界。夏清成就是这样,他的这个风光摄影,不纯粹是一种自然风光的,而是一种文化风景,是一种纪实的诗意。”

陈晓琦攻修摄影评论多年,颇有建树,在河南乃至全国摄影界都有很高的威望,同时又是一位积极的摄影工作组织者。他如是说:“用纪实的手法、用纪实的观念来拍风光,实际上应该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新的值得思考的方向,这是在风光摄影中缺少的东西。太完美就是画了。但是这种乱的东西、看上去仿佛不完美的东西都是显示太行特征的元素。”

宋聚岭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涉足理论研究时就侧重于文化思想背景,他从精神层面分析道:“如果说嵩山是一个在卧着的山,太行山就是一座站着的山、立着的山,太行山的这种形象早就深深融入到中国人的品格之中了……”

“夏清成的摄影确实有一个历史性的作用,在河南摄影界是一个典范,他把这个东西整出来,跟风光已经没有关系了。他的纪实性背后有强大的文化支撑。太行山的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是人类历史上的丰碑。我觉得这非常好。”姜健是河南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河南艺术摄影学会主席,是一名站立在当代艺术前沿的摄影家,对艺术交流颇有心得,他的观点更为直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