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国际国内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云南各地沉痛哀悼地震遇难同胞
中国力量托起震不垮的希望
深厚的人民情怀 坚强的中国力量
探月三期再入返回
飞行试验今年实施
云南接收捐款逾4.7亿
伊朗小型客机坠毁
18名参与莎车暴恐案
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
巴勒斯坦同意
再停火72小时
三车迎面相撞
旅游大巴坠崖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深厚的人民情怀 坚强的中国力量
——云南鲁甸抗震救灾纪实

时间在这里定格: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

世界的目光在这里聚焦: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

一场6.5级强烈地震骤然降临。顷刻之间,大地震颤,山石崩溅,房屋垮塌,生命消殒——

鲁甸之殇,中国之痛!危难之际,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果断决策、科学部署,带领广大军民同灾难展开了英勇无畏、气壮山河的殊死搏斗,显示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大力量。

灾难中凝聚起伟大的中国力量

4日一早,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代表习近平,飞赴灾区,察看灾情,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

震后7天来,举国动员,上演了一场场生死大营救。目前灾区大部分地方的交通、通信、电力、供水基本恢复正常,受灾群众得到了妥善安置。抗震救灾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8月3日,国务院工作组紧急赶赴地震灾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慰问灾区群众,指导救灾工作。与此同时,云南省委、省政府负责同志率领工作组火速赶赴灾区。整个应急救援系统迅速高效地运转起来。

震后10分钟,云南省武警总队官兵携带各类物资装备向震中进发。

地震发生一个多小时,救援队即赶到了现场。震后3个半小时,100名国家地震局工作队队员飞赴灾区,国家救援队100名队员到达震中龙头山镇展开救援。

30多个小时内,来自成都军区、北京军区、空军、二炮和武警部队的近万名官兵全部到达3个重灾县13个重灾乡镇,全力展开生命搜救和转移伤员工作。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队22名专家也第一时间抵达灾区。通信、电力、道路抢修人员星夜兼程抢险救灾。抗震救灾“多兵种”的集成作战全面展开。

8月3日,消防人员在鲁甸县龙头山镇一废墟下救出一名儿童。

88岁老人熊正芬在坚持50小时后被救出。

灾难中,共产党人成了群众的主心骨。鲁甸县、巧家县迅速发动基层党组织2584个、党员22136人,投入抗灾一线;及时组织灾情排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

为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灾区设立起125个集中安置点,安置受灾群众22.97万人。大批救灾物资通过铁路、公路、空中通道迅速运往灾区。各级医疗点也迅速建立起来。

为全力保障灾区生命通道畅通,公安部会同云南省公安机关,第一时间对通往灾区道路实施交通管制,疏导车辆,大大提升了抢险救援的速度。

高效的应急体系 科学的救灾举措

在鲁甸抗震救灾中,高效的应急体系、科学的救灾举措,呈现出比以前更成熟的救援流程和更完善的协同模式。

调运物资的速度更加快捷,是这次抗震救灾又一大特点。地震后10分钟,云南省民政厅向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和曲靖市的救灾物资储备库同时发出调拨指令,仅仅几小时,食品、帐篷甚至4G通信网络就已送到了灾区。

震后第二天,民政部向云南调拨3万多顶帐篷,1万床棉被,6万件棉大衣等中央救灾储备物资。中央财政紧急下拨云南应急救灾综合补助资金6亿元,随后几天又追加安排16亿元。

先进的技术装备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云南省军区运用无人机,对灾区全貌及救援实况进行俯瞰拍摄,为救援工作提供高效准确的信息参考;首次大范围搭建抗震救灾信息化指挥系统,使救援力量调度更加精准有序;野战净水车、应急通信车等装备的应用,全面快速地保障了受灾群众的生活。

8月7日,《鲁甸6.5级地震烈度分布图》发布,比以往几次地震都要快,为救援安置工作及时提供了科学依据。

凭借着快速高效和专业有序,救灾工作已经取得多项重大进展。震后第五天,云南电网因灾停运的电力线路全部恢复。震后第六天,重灾区龙头山镇的11个行政村,实现救灾物资发放全覆盖;卫生防疫涵盖重灾区所有行政村和安置点;地震形成的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应急排险处置方案确定。震后第七天,灾区近23万人的应急保障供水目标基本实现;所有行政村都已恢复道路连通。

不屈的精神品格 热切的生活希望

7个昼夜的奋战,见证了中国力量。

地震撼动了中国的大地,摧毁了千房万屋,但撼动不了中国人不屈不挠的坚强,动摇不了中国人守望相助的信念。

“不要害怕!”“我们一起不放弃!”地震当天,被瓦砾掩埋的两名孕妇,在黑暗中手牵着手,不断相互鼓励。希望战胜了恐惧,生存的信念在废墟中涌动。

这信念,来自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灾难中一次次有力的救援行动,人民对国家充满信任。

这信念,来自于昔日从废墟上拔地而起的一座座新城,人们对重建美好家园充满了信心。

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灾难阻止不了民族前进的脚步。举国动员的生死营救,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拥有这些坚实的内核,中华民族必将历经苦难而生生不息,不断迈向伟大复兴的光明未来。

哀伤尚在心头,希望已然铺展——

最让火德红乡张兴晏夫妇高兴的是,家里筛选花椒的风柜在地震中没有被砸坏。张兴晏年迈的妈妈一上午摘了整整一箩筐花椒。“如果日头好,这样晒两天就可以卖了。”乡政府所在的街上,一些餐馆也正式开业了。一位加工牛车车架的老师傅也打开了木工机械,他说,已经有好几个乡亲向他订购牛车车架了。

生者生的勇气,是对死者最好的祭奠。废墟之上,顽强的灾区人民凝聚起一股磅礴力量。

大山深处的鲁甸,一丛丛山花椒,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用串串果实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力量在凝聚,希望在延伸。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万众一心,科学救援,一定能取得这场抗震救灾的胜利。

新华社北京8月10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