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郑:办好“六件大事”挺起临空强市
海上桥村的“清代记忆”
650名官兵支援登封抗旱
雁鸣湖大闸蟹美食节下月启动
巩义珍稀优质用材林项目
获欧洲投资银行资金支持
水利设施显抗旱威力
中牟推行卫生监督公示牌制
登封亮剑“李鬼”式低保
S232荥阳境科学大道
至郑上路连接线工程开建
荥阳车辆购置税同比增四成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海上桥村的“清代记忆”
雕龙刻凤的门楼。
古香古色的院落。
海上桥村的清代建筑群。

本报记者 覃岩峰 通讯员 贺保良 祖丽景 文/图

巩义市大峪沟镇盛产煤炭,是巩义最富裕的乡镇之一,镇区里的楼房盖了又盖,老百姓的住房也不断地被翻新和整修,然而当记者沿着310国道寻到海上桥村时,依然被这里所存留着的大面积清代砖瓦结构民居建筑群所震撼。

古色古香的清代建筑群

走进海上桥村,便会看到一个坐北向南的小山洼,远远望去,此山洼活像一把偌大的罗圈椅子,北高南低,东西北三方皆为高峻土岭。

海上桥村支部书记刘诗宽告诉记者,海上桥村西接北山口镇,北临站街镇。这里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百姓富殷。据村内古碑记载:这里河谷中曾有一眼花泉,人称“海眼”,终年不涸,人们搭桥过往,因而得名“海上桥”。

“古时岭上修有寨墙、寨门,寨内存在着大面积清代砖瓦结构民居建筑群,皆为王氏村民所居,因此又说它是一座城堡式建筑群。”刘诗宽介绍,此民居群现存四大部分,分四个方向建20个院落。内有窑洞75孔,楼房42幢80余间。诸多院落皆为二进式三进式四合院。院内配以厢房、跨房、大房及门楼,气势宏伟,雕梁画栋,工艺超群,古色古香。

历经百年根基纹丝不动

此王氏民居为何人何时所建?在随行的巩义历史专家姜海宽看来,建筑群年代至少可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

“经初步调查,王氏第十二代先人王伯当、王伯禄兄弟领导族人所建。当时,王伯当兄弟除经营土地外,还开办煤场,经销煤炭,赚了大钱,家境豪富,开始修建。在后来的几百年间,此民居群屡经后人改造整修,日臻完备,遂有今日之规模。” 姜海宽说。

现在,关于建筑群年代庄园内有两处显示。一处为上院第二院落,倒座檩条上墨书:“咸丰三年三月十九日吉时”;另一处为西院北厢房脊檩上墨书“道光十一年”字样。

“别看年代久,质量好着呢。”王氏后代92岁高龄的王志倜告诉记者,当年海上桥王氏民居建筑时,为确保工程质量,设计者精心设计,施工者精心施工,居民们全力配合,曾留下诸多故事,至今仍传留后世。如修倒座临街大房、门楼等主体工程时,为保房基万古久远,房主不惜重金,买回煤炭粉碎后,粉土填装地基,行夯打实,所以几百年后楼房主体建筑纹丝不动。

历史遗产带来新的财富

“乐善好施”、“武魁”、“居仁有义”、“德披闾里”、“刚方端严”、“术妙丹溪”、“着手生春”……从清代至今,海上桥王氏家族人才辈出,因此获得了上百块社会各界捐赠的匾额。名医王正传,以及创办郑州成功财经学院的中国台湾著名教育家王广亚都是从这里走向世界。

刘诗宽告诉记者,2013年,市、镇、村三级投资50万元创办大学生写生基地,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河南大学等十余所院校在这里设立了美术实习基地,基地建成以来,已有3000人次师生前来基地写生创作。

“老的建筑群在保护,新型农村社区也在建设。” 指着远处正在开建的一栋栋住宅楼,刘诗宽说,今年,投资3000万元的新型农村社区已经开建,村民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