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徐悲鸿精品画作昨起绿城开展
一位农村妇女43年的坚守
市领导会见IBM公司
大中华区董事长钱大群一行
引领中国经济巨轮扬帆远航
街舞大赛报名
选手突破2000人
省委督导组赴惠济区
调研指导教育实践活动
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
召开第七次主任会议
加大督导力度
改善市容市貌
我市再次提高
城乡低保标准
我省多措并举
支持抗旱保收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青丝变白发 诺言未曾忘
一位农村妇女43年的坚守

本报记者 史治国 通讯员 王海琴 文/图

核心提示

今年3月9日,本报率先刊发《七旬老人还债17年 花书增:再苦不能丢诚信》的文章,报道了新郑市薛店镇花庄村年过古稀的老人花书增诚信为本,17年来省吃俭用,每月坚持回村还巨额欠债的故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8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题对此事给予重点报道,再次引发社会关注。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是千金不易的可贵品质。在我们身边,其实还有很多像花书增老人一样,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诚信的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诚信的企业和群体。他们的故事充满正能量,值得我们一一挖掘、大力弘扬、用心传播。

开设“诚信郑州”专栏,意在通过讲述一个个真实的诚信故事,褒奖美好,推介经验,积极推动诚信郑州建设。也期待广大读者与我们一道,共同发现诚信,褒奖诚信,践行诚信,打造诚信郑州,共同参与诚信郑州建设。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者想参与话题讨论,请联系郑州报业集团旗下媒体——郑州日报:新闻热线0371-67655551,电邮zzrbcfzx@126.com,郑州日报官博(新浪微博@郑州日报)、官微(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郑州日报);郑州晚报:热线96678,关注郑州晚报官博(新浪微博@郑州晚报)、官微(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郑州晚报);中原网:新闻热线0371-67655598,中原网官博(新浪微博@中原网)、官微(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中原网)。

65岁的马英是环翠峪杏花村起得最早的人。

早上5点多,她开始到窝棚里编荆笆,一气儿编了13个。她在心里盘算着:一个五毛钱,13个就是六块五,能买四把好挂面。马英要照顾两个憨傻的小叔子刘三、刘五,两人饭量大,一顿能吃两碗饭、三四个馍。

1963年,马英14岁时,父亲将她和同村的刘家老大定了娃娃亲。这个家里,有公婆,还有5个憨傻的小叔子。马英记得,第一次到刘家,几个弟弟争相叫“姐姐”,马英22岁结婚,43年过去,刘家兄弟从没改口叫过她一声嫂子。

马英结婚不到半年,56岁的公爹就因病去世。临终前,公爹微睁着眼,嘱托马英说:“英啊,一定照顾好你兄弟你婆啊,咱家可不能散。”

怀着身孕的马英,点点头,坚定地说:“爹,您放心,有我在,咱这家不会散。”

为了这句承诺,43年来,马英用她的勤劳、善良、坚韧,把诚信、无私、博爱抒写到一个新境界。

1976年秋,马英掰完玉米,摸黑拉回家,23岁的刘二歪倒在门墩上,因为急性黄疸性肝炎不治身亡。

1977年冬,刘四柴灶前烤火烧着了衣袖胳膊,丈夫在城里上班,马英背他下山,赶往郑州大医院,花1000多元给他做了截肢手术。

在马英的照顾下,刘四又生活了24年,1999年去世。

在村里人看来,马英更像一只老母鸡,憨傻兄弟们像一群小鸡娃跟在她身后。一天到晚,马英手、脚、嘴不停,教他们学会保护自己,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2005年,刘六车祸造成脑颅严重破裂损伤并发癫痫病,在医院照顾刘六期间,丈夫被检查出肝癌晚期。马英惊呆了!她和丈夫长期分隔两地,真正厮守一起的只有丈夫退休后的5年。

2006年正月十五,马英一口棺材埋葬了刘六;这年的三月二十九,马英顶着昏沉沉的天日,忍受着身心的疼痛,送走了56岁的丈夫。

丈夫去世后,按照国家政策,婆婆和两个憨傻兄弟都可以享受五保户待遇,进社会福利中心,她也可以进城和孩子们享清福。可马英为让老年痴呆的婆婆和兄弟得到更好的照顾,决定守在家里。

2012年,送走瘫痪在床4年的婆婆后,孩子们也太想为母亲做点什么了:“把叔叔们送到社会福利中心,让我们也伺候您几天。”马英再次拒绝了:“你三叔、五叔年纪大了,离了我,日子就过不好。”

前不久的一天,刚吃完午饭,刘五就抓着自己的头发,嚷嚷道:“姐,剃头,刮胡。”

马英给刘五理发,憨态可掬的刘三坐在凳子上盯着看。

“叫妈吧?”刘三突然冒出了一句。

“你说啥?”马英一惊。

“叫——姐——妈——吧。”58岁的刘三红了脸,像做了错事的孩子。

马英再也忍不住,扭过头,一行行泪水滚落下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