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掌故
郑州地理
随笔
郑邑旧事
新书架
随笔
文史杂谈
lh4876
lh4776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随笔

淮阳赏荷

马承钧

郑州至淮阳,走高速仅两个半小时,汽车直达龙湖风景区。绮丽的龙湖无边无涯,据说面积超过一万亩,直令杭州西湖、武汉东湖相形见绌。碧波荡漾中蒲苇婆娑、荷花飘香,葳蕤水草间鱼跃鸟鸣,令人叹为观止这里正举行一年一度荷花文化节,处处彩旗飞扬,游人如织,更显得蔚为壮观。

相传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荷花种植已经很成熟了。最早的荷花诗出自《诗经·陈风·泽陂》,诗云:“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彼泽之陂,有蒲菡萏……”,这里“陈风”意为陈州的民风,陈州即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诗中“泽陂”指的是今淮阳的龙湖。读此诗,可知早在几千年前,中原的青年男女便选择在龙湖边上谈情说爱,更用荷花之美来形容恋人了。当时淮阳为楚国国都,每年七八月间龙湖荷花争奇斗艳,故有“龙都湖乡”之誉。

游客中有携老扶幼的当地居民,有骑车赶来的外地“驴友”,还有打着小旗子、操着不同口音南北观光客,包括老外。一位卖冷饮的老汉对我说:“这几天看荷花的游客爆棚,几家宾馆都‘客满’喽!”一位台湾记者说,淮阳是“内陆奇观、中原名珠”!问及龙湖来历,导游讲古人在此筑城取土形成庞大的坑,雨水集注形成了大湖。我不明白:龙湖并不通江河,何以几千年而不干涸?

坐上一条古色古香的游舫,我们仿佛进入画中:无垠的湖面被层层荷叶覆盖,大朵的莲花点缀其间,或粉红如脂,或洁白似玉,或紫得可爱,犹如一个个婀娜多姿亭亭玉立的美少女。间或可闻此起彼伏的赶鱼声和采莲女清脆的嬉笑声,令人想起“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佳句。

同行的陈教授对中原人文素有研究,他打开话匣子:“龙湖啊,就是座辉映着中国历史文化的圣湖……”他说,龙湖四周有弦歌台、画卦台、白龟池、司城贞子阁、陈楚故城和苏辙读书台,一连串的名胜古迹就像一颗颗闪光的明珠映照在龙湖。“更不凡者,这里有名扬四海太昊伏羲陵和曹植思陵冢,我国最早的古城址平粮台也在此地哪!”

教授一席话,更令我等对这座北方水城人文渊源有了新的认识。

作家老赵爱花卉,还编有养花专著。他悠然地点燃一支烟,缓声道:“荷花是印度、泰国和越南的国花,1985年5月荷花入选中国十大名花之列。莲花品种繁多,可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它全身是宝,藕和莲子可食用,荷叶、莲子、藕节、根茎可入药。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美好外形,历来是诗人墨客歌咏绘画一大题材。明代的王冕就是画荷圣手,其画作畅销一时。徐渭、朱耷、八大山人、俞淑贞、张大千等大师也以画荷驰名,当代画家中擅长画荷者更不乏其人。”

我说,国人皆爱荷花,北宋理学家周敦颐一篇《爱莲说》,写绝了莲花的形象与品格,也凸显作者的高洁情怀与操守。1916年仲夏,孙中山伉俪从上海去杭州休假,见到西湖盛开的荷花大喜道:“中国当如此花!”这正是中山先生自身品格的表露——他不羡牡丹的雍容、桃李的娇艳,但愿国人能像荷花那样高尚纯洁,寄望中国的未来能如莲花般清丽夺目、香溢四海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