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少林风洞项目主体完工
荥阳连获三届
六星级慈善城市殊荣
“济世好医生”刘会转
一位远方烈属的新密亲人
中牟汽车产业经济指标创新高
荥阳探索社区一刻钟服务圈
登封微电影《芝麻大的事儿》首映
中牟启动“文明交通”公益活动
新郑简化餐饮许可证办理程序
巩义启动城乡总体规划编制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烈士墓前一邂逅 二十七年报国情
一位远方烈属的新密亲人

↓2012年冯树挺到贵州看望党庆祝老人时两人合影。

→1987年党庆祝在儿子党振明烈士墓前。

烈士墓前一邂逅 二十七年报国情

一位远方烈属的新密亲人

本报记者 张 立

昨日,在新密市残联一间简朴的办公室,55岁的冯树挺讲述他与这位远方亲人的故事。“他只有一个儿子,为保卫祖国牺牲在战场,我愿意为他做一些儿子该做的事……”谈话中,中年汉子不时语住,任泪水奔流。

1987年,28岁的冯树挺在山西当兵,怀着对战争的好奇和对军人的崇敬,利用休假时间到云南看望他参加自学考试时的同学。在云南,他参观了麻栗坡县的一座烈士陵园,陵园内埋葬的是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烈士。在一位烈士墓前,他看到有一位老人呆坐墓前,凝视墓碑,天色渐晚,不肯离去。

冯树挺上前搭话:“老人家,看儿子来了?”“是啊,看儿子。”老人答道。“天不早了,你住哪里?我去拜访。”冯树挺出于对烈士的敬仰,决心和老人家交朋友。老人告诉了他住处,当晚,冯树挺前去探望,两人一见如故,聊了整整一个通宵。

这位老人名叫党庆祝,当时50多岁,老家在东北,年轻时也是一名军人,参加过解放战争,上过战场,后来跟随部队到贵州生活,住在贵州省平坝县。他唯一的儿子党振明,1984年牺牲在云南前线,埋葬在麻栗坡烈士陵园,这次来看儿子,正值儿子牺牲3周年。

“他是军人,深知战争的残酷,依然把自己唯一的儿子送到战场。这一点,就值得所有人敬佩。”同为军人的冯树挺被老人的义举深深打动。在党庆祝老人1987年9月28日写给冯树挺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的儿子不是什么英雄,只是立个三等功的普通一兵,当父母的养儿子,报效祖国是公民的本分。”字里行间,老人无私的胸怀令人敬佩。

于是,冯树挺决心成为老人的亲人,并一直与老人以叔侄相称。而他们之间的交往,几乎全部是精神上的相互慰藉。书信、贺卡、电话成为他们联络的主要方式。冯树挺说,每次与老人通电话,两人都有说不完的话。“每当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什么变故,或者是心情起波澜的时候,与老人说说话,立即会被他豁达幽默的言语所感染,眼前满是光明……”老人有个烦心事或者高兴事,也经常告诉冯树挺。虽然远隔千里,叔侄二人却是相濡以沫,一晃27年。

前年,冯树挺到贵州看望老人,当他看到年近八旬的老人精神饱满,神采奕奕时,十分欣慰。“我们20多年未曾见面,团聚的时候就像一家人一样。”冯树挺拿出一本珍藏的相册,他与老人的合影摆在最重要的位置。眼下,他正张罗着把老人接到郑州来,一方面尽一点晚辈的孝心,另一方面也让老人看看郑州的好山好水好名胜。

采访结束前,冯树挺再次拨通老人的电话:“叔,我是恁侄儿……”

在新密市残联干部冯树挺心中,有一位远在贵州的亲人,他们之间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却有着超越血缘的情感,这情感来自于军人共有的报国情怀。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