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开通专用途微博
解决农产品卖难
河南30名健儿
将出征亚运会
省内加快降雨
观测站网建设
我省开评优秀
非公经济建设者
大学新生 怀着梦想走进“象牙塔”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大学新生 怀着梦想走进“象牙塔”
志愿者为家长和新生指路。
轻装上阵,不要家人陪送。
学长学姐帮新生办理入学手续。

本报记者 王 红 文 丁友明 图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却挡不住年轻学子奔向大学、奔向梦想的脚步。”

昨日的绿城,阴雨绵绵,秋意渐浓。作为省会新学年最早开学的高校,郑州大学本周末将迎来1.86万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本、硕新生,同时也揭开了省会高校开学的序幕。

未来两周内,省会高校还将陆续迎来五湖四海的学子。在这个美丽的季节,他们满怀憧憬、满怀激情,来到绿城,走进梦想中的高等学府,开启人生旅途中一个全新篇章。

在他们面前,一切都是全新的;对郑州这座城市而言,这些年轻人也是全新的,他们的活力气息也感染了整座城市。

“95”后学生独自来

不换装备更节俭

非主流、叛逆、自我、创造力……这些词汇多是人们心中“90”后专属的个性标签。然而,在昨日郑大新生报到现场,大批“95”后学子却凸显独立和自信的特质。

东北女孩陈芳菲是标准的“95”后,爽朗、洒脱、独立。作为郑大文学院本科新生,虽然通知书上报到时间为30日、31日,但是她提前一周来到郑州,就想趁开学前能在河南好好看看。陈芳菲说:“我和妈妈一起去了少林寺、相国寺、龙门石窟,除了觉得郑州天气有点热外,其他都很适应。旅行一结束,没等开学我就‘逼’着妈妈回去了,因为我觉得自己是成年人了,一个人完全能处理好大小事务。”

对于自己的开学新生装备,陈芳菲说:“这次来只带了些随身的衣物和电子数码设备等必需品,大件行李都选择快递寄送,必要生活用品随时都能采购补充,很方便。”在报到现场,像陈芳菲这样独自前来的新生有很多,而且随身携带的装备大多也只是一个行李箱,以往新生报到举家护送,大包小包,手拎肩扛的场景越来越少。”

采访中,记者随机走访了郑大护理学院、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等多个学院新生报到处,发现这些“95”后消费观念也以实用为主,新生们随身携带的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多数人都是之前就在使用的旧物,多数同学都没有因为升学而特意把装备更新换代。

新生小周坦言:“我的手机高一就开始用了,带的电脑也是哥哥淘汰的,不过我觉得很坦然,高考拼的是成绩,读大学比的是能力,再说大学生已是成年人,我们更该懂得体谅父母的付出,装备够用即可,没必要浪费。”

扫微信刷微博 没进校就成“熟人”

与往年不同,为方便新生报到后及时安顿宿舍,从今年起,郑大各院系的迎新大本营都设在宿舍园区。

尤其是针对“95”后几乎人人都是“网络通”、“手机控”的现状,今年新生入学,郑大早早推出了一系列的网络“迎新”服务。早在半个月前,郑大官方微博、微信都开通了“2014迎新”专题,将学校概况、入学攻略等信息植入,新生只需动一动拇指,通过手机就能了解学校的所有信息,一切校园动态一目了然。

除了学校官方网络板块,郑大多个院系也都通过微博、微信分别推出定向“迎新”版块,在线回答本院系新生疑问,为学弟学妹即将面临的大学生活排忧解难,让新生们与大学生活“无缝对接”。

不止郑大,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省内各高校都纷纷推出了网络迎新。“到学校行李怎么托运、军训需要准备点啥、宿舍怎么分配……”河大的一位辅导员说:“自从各院系新生QQ群建立后,每天都有大批新生加入,问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天南地北的新生很快就聊在一起,谈学校,谈专业,谈社团。”

河大土木建筑学院的新生小芸说。“自从加入QQ群后,感觉好像立马找到了组织,虽然同学们都还没见过面,可聊起来特别亲切,特别开心,现在一想到马上要开学,真有点着急和大家见面。”

据了解,各高校甚至各学院、各专业都有自己的群,新生们通过QQ、微信、微博等方式交流很方便,像结交新友、代问军训、选择社团,这些以往新生进校后才开始接触的事情,通过网络都得以提前实现了。

更多新生表示,通过网络报到的方式,提前了解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对大学的神秘感和将要迈入大学的紧张情绪都减轻了不少。

忙实践忙实习 研一新生提前“投入”

与多数本科新生期待大学新生活的喜悦心态相比,郑大研究生院的新生们这个暑假可大多没闲着。

以郑大新闻传播学院研一新生薛瀚为例,他接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随后就收到了学院暑期实践的通知。这个暑假,他有近两个月的时间都泡在兰考,和学院的几位学长、学姐一起进行农村留守儿童媒介接触情况调查。

“虽然牺牲了假期,可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大。”薛瀚说:“与本科的学习相比较,我发现研究生阶段更关注课题的深度和社会实用性,新闻传播专业其实属于社会学科,需要进行大量的社会调研,这次实践让我接触到了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人和事,了解到了很多以前从没想过的问题。有了这次实践经历,我觉得开学后我会适应得更快。”

谈起未来的打算,薛瀚想法很清晰:“研一我打算先把雅思考了,之后准备朝着考博努力。毕竟,在现在的社会竞争下,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积累尽可能多的资本。”

不光是薛瀚,对于即将奔赴苏州大学报到的研一新生小佳来说,这个暑假也安排得满满当当。按照规定,苏大2014年研究生院新生9月15日正式报到。小佳打算一直坚持到出发前一天再结束自己在报社的采访实习。

小佳说:“通过近一个半月的实习,她越来越感受到,新闻专业特别需要实践。对我而言,考上研究生其实只是一个新开始。如果毕业后想直接找到心仪的岗位,就得在求学的阶段抓住一切机会进行实践。毕竟,这个专业看的是个人能力,能在研究生阶段积累一些拿得出手的作品,对以后就业也十分有帮助。”

事实上,在暑期实践的过程中,薛瀚也陆续见到不少同年级的同学,感觉大家考上研究生后,紧迫感反而更强了。大家都觉得:“读研后,不需要人催促,不自觉地就有种紧迫感,好像总想逼着自己走得更快些,更远些。”

多理解多包容 室友相处有“秘诀”

以往,高校新生都是报到后,才能按照学校统一分配的宿舍去打扫床位,结识室友。

可今年新生入学,郑大、河南财大的本科新生还没进校就已对宿舍、室友“心中有数”了。因为新生报到前就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到自己所在院系、班级、宿舍以及舍友姓名等方面信息。不仅如此,郑大今年还在2014级研究生新生中首次试水了网上自选宿舍床位,4034名新生享受了这项待遇。

然而,即便知道了室友的简单情况,面对即将开始的宿舍生活,新生们最担心的问题还是“怎样和室友们相处融洽”。采访中记者发现,高校新生中,有不少学生有过住校的经历,但也有部分学生没有经历过同食、同宿的集体生活,且由于学生们来自天南海北,脾气性格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成长环境不同,担心与期待在所难免。

室友关系是否和谐,的确是大学生活的“幸福指数”。河南农业大学一位有着5年辅导员经验的李老师说:“4年大学生涯,同学们其实和室友相处的时间最多,和谐的寝室关系对学生们的学生生活有很大影响。但是,人和人的和谐相处,只有一个秘诀,那就是每个同学都能换位思考,多从别人的角度看待事物,遇到问题同学之间要相互多理解、多包容。”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