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养蜂老人 五十七载为人甜
巩义首批新兵将奔赴军营
荥阳开展“河阴石榴打假”
中牟维护黄河湿地巡护路
新郑“居民健康卡”开始发放
登封法院法官为中学生上法律课
巩义职业技能培训“进村入户”
新郑改用中水进行城市保洁
驻驾河的“新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驻驾河的“新生”
见证村里历史的祖师庙。
已经封顶的新农村社区。

本报记者 覃岩峰 文/图

从连霍高速到巩义,便会来到杜甫故里所在的站街镇,而到过杜甫故里的游人往往会游兴正浓继续往里走,来到一处绿树成荫的小村落——驻驾河村。村里的老人介绍,在巩义,村名千百年来没变的寥寥无几,而从明代开始,“驻驾河”这一名称便一直沿用至今。

村名千百年来不曾改变

“说起驻驾河,这年代就长了!”一到村口,56岁的村民贺孬便迎了上来,问起村子来历,祖辈生活于此的老人打开了话匣子。

“村名的来历源自一段神话传说。相传王母娘娘路过此处,发现这里山清水秀,绿树成荫,便忍不住停下座驾,在这里驻了一段时间。而河是指这里的东汜河,也是杜甫早年生活玩耍的地方。”贺孬说,巩义县志记载的驻驾河村在明代便已存在,具体最早何时命名已经无从考证。

村里的宽阔道路、东汜河两岸修葺一新的民房掩盖了历史的痕迹,但村口一座建于清代年间的祖师庙仍然是这里最热闹的地方。“每年2月13日,附近的村民们都会到这闹庙会,热闹得很。”贺孬说,从自己记事起,这里便年年举行庙会,最多的时候超过3万人,里三层外三层,全都是人。

新型城镇化带来新变化

来到村委,村委干部们正在给村民们发放中秋过节的礼品,每人可以领到一斤月饼和一斤肉,而独生子女家庭则每人可以领到两斤月饼和两斤肉。站在村委门口的村民个个喜笑颜开。

“每逢过年过节都发东西,生活在这,美得很。”领到过节礼品的驻驾河村三组村民侯秋芒告诉记者,现在村里不仅村容村貌变化大,对老百姓也很关心。“自己原先住在岭上,都是泥路,出行很不方便,给村里一说,去年便专门为俺三组的5户人修好了路。”侯秋芒说。

在村民看来,千百年不曾有大变化的村子在近几年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有了质的飞跃。2011年,村里开始给70岁以上的老人发福利,70岁每月可以领到50元的“工资”,而80岁可以领到100元的“工资”,至今仍在巩义各村中居于前列;2012年,村里开始修路架桥,到2013年,全村各生产组都通上了公路;今年,村里的新农村社区已经封顶。其他,如困难户上学,每年可以领到数千元的资助,而考上大学、研究生的村里学生也都有奖励。

旅游观光梦想渐成现实

“从历史上看,驻驾河村在巩义当地是有些‘名头’的,但由于这里是丘陵地带,村民大多务农,‘靠天收’的种地模式并没有增加村民收入,村民急盼改变。”驻驾河村村长李建伟说。

“以前东汜河一发大水,两边老百姓的房子就淹了,现在,我们每年都会清淤,让老百姓安安心心住下来。”李建伟介绍,为让村民生活得更好,村里今年动工的10栋新农村小区已经封顶了,年前便会有300多户住进去。

村里面貌修整一新,但驻驾河村对于发展有着更多的想法。“现在每到周末便会有市区的游客来村民家里来住,背靠着杜甫故里,发展旅游应该有前景。”李建伟说,东汜河沿岸的景观大道方案已经报给上级部门,将来村里将主要发展旅游观光产业,自己对村里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