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民俗
博古斋
新书架
郑邑旧事
文化漫笔
随笔
lh48146
lh48143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民俗

鲤鱼的文化寓意

连 航

鲤鱼有“鱼王”、“圣子”等美称。历史上与鲤鱼相关的典故有许多:鲤鱼得名,据《本草纲目》“鳞有十字纹理,故为鲤。”《史记·孔子世家》曾记载,孔子得子,鲁昭公送鲤鱼作为贺礼,故孔子为其子取名孔鲤;因“鲤”与“李”谐音,所以鲤鱼在唐朝不准食用与买卖。此时,科举制度得以完善,乡试在秋八月,会试在次年春二月,故古人以“蟾宫折桂”、“杏林飞凤”、“鲤鱼跃龙门”寓意一举高中、飞黄腾达;《食疗本草》称:“将鲤鱼煮汤食,最有补益而利水。” 《枣林杂俎》也有“黄河之鲤,肥美甲天下”的说法。

在鱼类中,鲤鱼颇受人们喜爱,而黄河鲤鱼又是鲤鱼中的佼佼者。与其他鲤鱼的不同是,黄河鲤鱼头上都长有黑疤。对此,有这样一个传说:当年从孟津到龙门山的鲤鱼,跳过龙门山的都化身成了龙,没有跳过去的就从空中摔了下来,摔下来的鲤鱼头上就留下了黑疤。唐朝诗人李白,还专门为这件事写过一首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如今,“鲤鱼跃龙门”作为民间瑞图,多见于景区的影壁墙上,在传统剪纸、绘画、刺绣纹样中也屡见不鲜,有“吉庆有余”、“飞黄腾达”等美好寓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