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又闻蓑衣干饭香 叶金焕 故乡的美食吃过不少,记忆里特别深的是母亲做的“蓑衣干饭”。那时候,父亲常年外出做活,母亲在服装厂上班,很忙,我们经常饿得已经前胸贴后背,母亲这才下班,忙对我们说:“给你们做‘蓑衣干饭’解馋。一把火就好了。”我们一听就口水直流。 母亲麻利地淘两碗米备用,粉条也用开水烫软备用,萝卜洗净、切丝,从地里拔几棵白菜洗净切碎,姜切丝,葱花、花椒,喜欢吃辣的就放点干红辣椒。地锅填上火,锅里放上猪油,放入花椒、葱花、姜丝,干辣子炒香,放入切好的萝卜丝,白菜翻炒,少许酱油,加细盐,盐要放得差不多,盐味不够,饭就不香了。这时把锅里的菜摊平,把备好的粉条、米放在菜上面摊开,加上适量的水,水很关键,不能多,也不能太少,多了焖出的饭就太湿,少了饭会干,母亲总是拿捏得恰到好处。 母亲盖好锅盖,怕我们掌握不了火候,就自己烧锅,先大火烧开,大冒白烟时要改小火,不能大,慢慢地煨,十几分钟的工夫,香味就出来了。母亲掀开锅盖,拿双筷子在米里扎些空隙,锅底的水就顺着空隙跑出来,香味更浓了。再盖上盖子,收干锅里的水分就好了。 其实“蓑衣干饭”的用料都是很普通的食材,最重要的技巧是用猪油炒菜,这样做出来的“蓑衣干饭”不但味香且油亮亮的,看着就很有食欲。偶尔的时候,母亲也会买点猪肉回来,但这样的日子很少,只有父亲回来的时候,才能吃上放肉的“蓑衣干饭”。 常听母亲念叨,“蓑衣干饭”还有个来历,王莽撵刘秀的时候,刘秀躲在一农家,主家看着缸里不多的米,犯愁。突然看见挂在墙上的粉条,就拽下一把,和着灶上的蔬菜,把米焖在锅里做了顿饭。端给刘秀吃的时候,他问主家:“这是什么饭?这么好吃。”主家看着墙角挂着的粉条,很像一个蓑衣,就赶紧回答说:“蓑衣干饭。”这个典故已无从考证,但“蓑衣干饭”逐渐成了“母亲饭”。 停火再焖三五分钟掀锅,饭更入味。把饭拌匀,菜香里混合着米香,弥漫在厨房里,酱色的饭油亮油亮,扒一口唇齿留香,醉了味蕾。母亲会盛一碗端给隔壁的老苏妈和她的孩子,分享着我们的盛宴。醇厚的香味和着我们的笑声在院子里漂荡。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