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吉鸿昌》月底开拍
美,是一种信仰
泪眼中的《亲爱的》
“动物遇上淘气包”出版
我省取缔4家非法电台
带你笑品生活百味
交响盛宴今晚上演
齐秦分享“睡眠好声音”
刘亦菲 Rain探讨金钱与爱情
特种设备电影科教片开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美,是一种信仰
——访台湾美学家蒋勋

本报记者 左丽慧

什么是“美”,有着“台湾版《美的历程》”之称的《美的沉思》日前在大陆再版,它对“美”有什么独到的见解?记者通过出版社采访了该书作者、台湾美学家蒋勋。

“《美的历程》对我影响很大,我曾数次在新加坡和北京访问李泽厚先生,他的思维、文笔、情怀,都让我相信,即使在‘浩劫’中,仍然存在着这样宽阔、优雅、美丽而自由的心灵。”蒋勋表示,至今《美的历程》仍是他常拿出来读的书,有时还会吟诵一两段,“觉得像诗,不像论文。因为这部作品关心‘人’,‘人’才是美的核心价值。”蒋勋又补充,“有对生命的关心,才能有美,也才会有诗。”

对自己的作品《美的沉思》,蒋勋介绍:“它是我个人审美的阅读笔记。看一张画、凝视一只宋瓷的杯子,阅读南朝王羲之的《快雪时情》,心中有震动,随手记下来,后来又补充成我在台湾大学授课的笔记,当时刚从巴黎学习完回台湾,受过欧洲方法训练后再回头看自己的笔记,更有一些感触和心得。”

在蒋勋看来,审美上的自由是高于一切的自由。“人有不同阶段的自由向往,或追求经济上的自由,或追求政治上的自由,或追求思想上的自由。审美的自由,是一种心灵的自由,经济上困窘、政治上被限制、思想上受禁锢,仍然可能有心灵上审美的自由。”蒋勋说,他很向往庄子的逍遥,北溟的鱼可以一夕间化为飞鹏,肉身沉重或许飞不起来,但是心灵可以,如苏轼下放黄州,写《赤壁赋》,他仍然看见了“山间明月”、听到了“江上清风”,“耳目之间,光明洁净,那便是审美的自由吧。”

对于自己引进大陆的《吴哥之美》,蒋勋说,自己第一次去吴哥正是柬埔寨内战刚刚结束之时,满目疮痍,但吴哥佛像的脸上却一直是安静的微笑。“第一次在这样现实的丑陋、肮脏、残酷里凝视着‘美’,第一次在经验最恶劣的人性中思考‘美’的意义。我低头默祷,祈望美可以是普世的信仰。”蒋勋回忆,父母也是战乱中流离失所的一代,然而他们教育子女做人的道理、感谢陌生人的帮助、日后也把生活的美好与他人分享。“我总记得战乱后第一个除夕,没有祖宗牌位,父亲用小楷在红纸上恭正写了‘历代祖先牌位’,贴在白墙上,插三炷香,我们依序祭拜。那是我记忆中最庄严的画面,因为困顿、流离,更能领悟,美,原来是一种信仰。”蒋勋说。

对于自己“美的领路人”这个称呼,蒋勋坦言:“美,没有‘领路人’。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走到自然中,天宽地阔,月光、水声,松风,潮汐,才是真正的‘领路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