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外国游客热衷周末逛郑州
中小商贸流通企业
公共服务平台扩容
“半边天”活出不一样的精彩
树牢价值标杆 凝聚发展力量
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
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真谛
婚姻需要学习 做父母需要培训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婚姻需要学习 做父母需要培训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内权威婚恋专家陈一筠

本报记者 左丽慧 文 李 焱 图

“一个人一生中,没有任何成功能够弥补婚姻家庭的失败,也没有任何成功能够代替婚姻家庭的成功……”

昨日,为期3天的郑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婚姻家庭研修班首期课程顺利结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青春期健康与情感教育专家陈一筠教授作为国内权威婚恋专家,与学员细致分享了她的婚姻家庭科学观。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位年过七十仍活跃于婚恋教育一线的行业领军人物,畅谈了她对婚姻家庭的认识与建议。

理性认识婚姻家庭

曾几何时,人们见面后的问候语从“你吃了没”改变为“离了没”。各种媒体也充斥着家庭暴力、婚姻破裂等新闻。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陈一筠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一个方面的原因可以说是‘社会转型期,婚姻困惑时’。过去的婚姻是夫妻间的经济纽带、生育共同体,而在社会转型期,这一切都被瓦解了。”

陈一筠表示,第二个方面,从心理学上分析,现代社会自由、浪漫的爱情观也不是婚姻幸福的保障,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富裕的人们思想素质却没有随之提高,人口流动性增强,都是导致家庭不稳定的因素。

针对“女人,你的名字是弱者”这样的判断,陈一筠给出了相反的看法:“评价男女价值体系不同,应该根据男女性格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各自应该在家庭、社会贡献什么,可以贡献什么来看。而相对家庭来说,男人才是弱势,每个孩子回家第一句话都是问‘我妈呢’而没有人问‘我爸呢’,称黄河为母亲河、祖国为母亲,都是对女性最大的肯定。”陈一筠表示,男女分工不同、责任不同,也不应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希望能够公正对待男女角色的职责,在现代社会,女人应该更多回归社会、男人则需要更多回归家庭。

“一个人一生中,没有任何成功能够弥补婚姻家庭的失败,也没有任何成功能够代替婚姻家庭的成功……”在谈到正确婚姻家庭的重要性时,陈一筠提出,世界其他三大古文明会中断甚至消失,而中华文化却一直没有中断,根本原因是因为我们有着非常悠久的传统——以家庭文化为中心的民族文化,“婚姻的不幸福首先影响孩子的成长,对男女双方各自的身心健康以及老人、社会等方面也有着很多的伤害,如果再不加以关注,我们社会深远的问题、危机会发生。”

普及教育是根本

“现代婚姻轴心发生了历史性转移,决定婚姻存亡兴衰的不仅是孩子、不是血缘纽带。”陈一筠认为,夫妻婚姻首先要为对方负责,而维持现代婚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之所以出现种种家庭问题,在陈一筠看来都是“夫妻之间没有对现代婚姻心理文化要求有一定的认识”。陈一筠提出,任何职业都会有上岗培训和职业提升培训,但成为夫妻和为人父母则没有经过必要的学习,到了一定年龄就可登记结婚并生育子女,“我建议一定要加强婚姻家庭教育,培训合格的夫妻和父母。”

陈一筠介绍,目前她带领的团队已经和郑大继续教育学院协商,成立中国首家婚姻家庭科学教育研究院,来研究婚姻家庭的各种知识,进而指导已经结婚和将要结婚的夫妻。

“做父亲做母亲是世界上最长久,最艰巨的职业。为什么不需要去培训呢?我们计划在大学不断开设课程,培养相关教师,毕业后他们分布在婚姻登记、离婚调解等各个环节指导大众,而我希望司法、民政、妇联、工会、共青团、计生委等接触家庭的单位也参与进来,从不同的渠道对夫妻进行教育。”陈一筠还提出,还应该加强婚姻家庭的科学咨询和社会救疗,使大家用科学和智慧的阳光来照亮婚姻家庭之路。

科学研究有待加强

在婚姻家庭领域进行了20多年的研究,陈一筠无奈表示这种事业“只是一小撮人在摇旗呐喊”,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并不突出的家庭问题如今变得越来越复杂,“婚姻家庭”这门科学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我希望,随着民众的觉醒,更多的人会自觉加入学习的行列;而企业、政府也能为民众‘买单’购买这样的培训服务,让每个社区、学校、家庭、企事业单位都应该有这样的讲座……”陈一筠笑言,婚姻家庭研究从“冷门”变成热门,也使她意识到“是该扩大它的受众面、扩大教师队伍的时候了”。

人物档案

陈一筠,女,1940年生于四川省筠连县,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

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婚姻家庭研究,辅导和青少年教育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1993年获国务院授予“社会科学领域特殊贡献专家”称号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出版《现代男女的婚恋与性》《婚姻家庭的科学咨询》《两性世界何处去》等著作。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