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项目拉动新密转型提升
许岗村:“元朝一人”许衡故里
昔日“长虫沟”
今日“百果山”
河阴石榴进入最佳采摘期
最美妈妈的故事
巩义电力部门贴心服务助三秋
“乡村医师帮扶计划”走进登封
黄帝故里举办国庆拜祖活动
荥阳200名机关干部下村帮扶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最美妈妈的故事

本报记者 卢文军 通讯员 乔书俊 梁亚婷

20年来,她对继子视如己出,悉心照料。丈夫失去工作,她不离不弃,用柔弱的双肩撑起家。

她的事迹在中牟县刘集镇冉老庄村传为美谈,邻里都称她“最美后妈”。

“孩子们一回来就给我捶背揉肩,问寒问暖,我这些年的付出,值了。”当记者见到屈爱勤时,她正在照看自己的小孙女。

屈爱勤是湖北人,舅舅家在中牟县。在屈爱勤20岁时,舅舅给她说了一个对象,中牟县刘集镇冉老庄村的冉刚学。当时冉刚学妻子因病去世,带着6岁的女儿和3岁的儿子。正是看中了冉刚学的老实本分,屈爱勤不顾父母反对,1988年毅然嫁给这个比自己大14岁、离过婚还带着两个年幼孩子的男人。

后妈进门,最难过的就是孩子关。走进这个家庭,刚开始,儿子冉辉对屈爱勤有抵触情绪,屈爱勤小心翼翼地和他相处,总是想尽办法填补冉辉亲生母亲未曾给予的亲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冉辉慢慢开始接受屈爱勤,称呼由“阿姨”变为“妈妈”。

冉辉上初中时,为了照顾正在长身体的冉辉,屈爱勤每天做饭都特别为他做一碗鸡蛋羹,每周为他做一碗红烧肉,却不舍得为自己添加一点营养品。冉辉读高三时的下学期,开始沉迷于网吧,经常旷课,学习成绩从原先的班级前几名一直下滑到班级倒数。每次老师打电话说冉辉没有去上学,屈爱勤都要跑遍全县的网吧去找。看着冉辉如此堕落,屈爱勤又气又急,在冉辉脸上打了一巴掌。随后,屈爱勤哭了,冉辉哭了,也醒了。“当年要不是母亲打我的那一巴掌,我就不会考上大学。”冉辉告诉记者。

虽然屈爱勤自己学历低,可她知道教育子女是头等大事。在孩子学习方面,屈爱勤教育冉辉要独立思考,并每天和冉辉一起温习功课、做作业,从不间断。2001年中招考试,冉辉成绩名列全县前10名。

女儿冉旭从小就比较懂事,一直没让屈爱勤操心,连大学都是通过助学贷款才完成的,因为贷款没有还清,冉旭的学位证书一直拖到自己在广州辛苦打拼一年还清贷款后才拿到。一直以来,屈爱勤都感觉对女儿有所亏欠。当女儿冉旭在广州稳定下来准备买房时,屈爱勤东拼西凑了2万多元,虽然自知这点钱对女儿来说是杯水车薪,但是她还是想尽自己所能对女儿有所帮助。

“她对这个家的付出太大了,没有她就没有我和孩子的今天。”想着妻子默默承受着一切,冉刚学满心的爱与感激。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