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浴血长城》
孝子刘允济
敬畏“一字师” 谦虚则受益
潘仁美与
乱枪里
幸福无永恒
莲子和藕
qhq4913
qhq498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 载

14

不过幸福可乐并不是我国的第一则电视广告,“第一”应该属于“参桂补酒”。这则广告诞生于1979年1月28日(农历正月初一)下午3点05分,用16毫米彩色胶片摄制而成。这则长度为1分30秒的电视广告,距离1941年美国播出全世界第一则电视广告,时间已过去了整整38年。

“雷达表——现代化的手表”。

这是1979年3月15日《文汇报》第3版雷达表的广告。

1978年1月1日,CCTV《新闻联播》开播,最早的主播:李娟、赵忠祥。

正如《南方周末》一篇文章评论的:30年来,这是中国大陆知名度最广、全世界观众数量最多的电视栏目。尽管面临越来越多的质疑和压力,30年收视历史所形成的巨大惯性,依然推动着数以千万计的观众在每天晚上7点打开电视机,收看《新闻联播》。它是这个国家机器里宣讲系统中最具象征意味的意识形态符号。它的永远不苟言笑的播音员,被称为国脸;时政新闻里不同级别领导人的出镜时间,被精确到秒;主持人服饰的颜色冷暖,意味着国家大事当天可能呈现的基调;节目形态和播音员人选的些许变动,就意味着政治格局的调整征兆;而“今天的新闻联播大约需要59分钟”,往往意味着有重大事件发生。

正是从1978年正式开播起,《新闻联播》就成了中国老百姓了解国内外大事的一个窗口。它的“中国政治、经济风向标”的地位,在中国人心中不可撼动。

20世纪90年代,播音员张宏民有一次穿着中山装登场,立刻在各国使馆中引起强烈反响。因为在他们看来,服装的改变可能意味着政治气候的变化。而事实上,张宏民不过是因为当天值班的播音员请假,临时“救火”的他没穿正装,才以中山装上阵。

《新闻联播》主播一举一动的变化,都会令人关注。

第一批中国留学生轰动美国

1978年12月26日,正处在圣诞假期中的美国迎来了一批特殊客人——52位来自大洋彼岸的中国留学生。

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在此之前,由于中美长期敌对,两国学者已经相互隔绝了近30年。

第一批中国留学生的到来,在美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现年74岁的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柳百成,是首批赴美留学生之一兼领队。他回忆说,1978年9月得知中央决定派大批留学生出国学习的消息,那年他45岁,对此并不抱什么希望。

“我父亲解放前是上海的资本家,当时算出身不好。以前,我有过两次赴苏联留学的机会,但最后都被刷下来,就是因为背了这个沉重包袱。”他说。

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不久系里就通知他参加考试。

时隔多年后,柳百成才慢慢了解到,他的这次出国机遇来自邓小平的一次谈话。

1978年6月,刚复出不久的邓小平在中南海听取教育部关于清华大学的工作汇报时说,“我们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己大学的水平,一方面派人出去学习,这样也可以有一个比较,看看我们自己的大学究竟办得如何?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教育部研究一下,花多少钱,值得。今年三四千,明年万把人。”

邓小平随后还说,“先把人给派出去,不要怕跑,跑10%、20%,还有80%。”

就这样,1978年8月教育部的报告得到了批准,各地的选拔工作随即也紧锣密鼓地展开。对于那年的选拔,柳百成把它形容为“连闯三关”,系里的初试、学校的笔试和最后教育部的统考。(以上内容参考《中国新闻周刊》)

1978年,中国政府和民间教育代表团纷纷出访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同时也接待了各国访华代表团,商谈互派留学生之事,并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定和执行计划。利用官方、民间、学术团体、友好人士等,开辟多种渠道增加派出留学人员。这一年,包括大学生、进修生、研究生在内的出国留学人员派出数量达到3000人。

随着留学生派出渠道的扩展和双边交流的增加,从1981年开始留学人员出现了单位公派的形式,同时自费出国留学也成为培养人才的一条渠道,这两种出国留学人员很快超过了公派留学人员的数量。

至2003年年底,我国累计有70.02万留学人员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求学、深造。(以上内容参考《中国教育报》2004年8月20日第1版)

恢复高考前后,一句金言在社会上流行开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1978年3月,全国科技大会召开,从此,知识分子从“臭老九”一跃而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特别是著名作家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更是在那个科学的春天里激起了异乎寻常的反响,让无数中国人一下子记住了两个名字:陈景润和哥德巴赫。

“向科学进军”,成了当时最为响亮的口号。

1978年,整个中国的报纸、杂志、广播都在报道一个小孩:宁铂。

报道上说,这个13岁的神奇少年2岁半时能够背诵30多首毛泽东诗词,6岁开始学习《中医学概论》并能使用中草药,8岁能下围棋并熟读《水浒传》,擅长古诗词,通晓天文、地理等百科知识。人们把这个聪慧过人、智力超群的第一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大学生,誉为“第一神童”、“宁铂现象”。宁铂与方毅副总理下围棋的照片,宁铂率少年班同学仰望夜空指点星象的情境,留在了很多人的记忆里。他的故事甚至成了手抄本题材,广为流传,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毛泽东的孩子们穿起了时装!”

1980年,中国第一本时尚类杂志《时装》在北京创刊。

这年夏天,由北京橡胶厂设计的半高跟胶底女凉鞋投放市场,很快受到女性们的追捧。1981年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尽管当时只以“服装广告艺术表演班”的名义招生,但令举办者感到意外的是前来报名的人数是预计的四倍。三年后,这支表演队出访欧洲,引起了轰动。西方舆论惊呼:“毛泽东的孩子们穿起了时装!”来自中国的时装旋风,带给世界一个开放的新形象。

1984年10月,北京中央美术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等10所艺术院校在《北京晚报》联合刊登启事,为美术系公开招聘模特儿。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