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新郑影像 上一版3
又是一年秋忙时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又是一年秋忙时
城关乡沟张村村民张安民家种的花生获得了好收成。
丰收的喜悦。
玉米秸秆除了还田,还能做牲畜饲料。图为养殖大户正在做好玉米秸秆的“青贮”工作。
新郑市农机管理服务中心组织“三秋”应急维修服务队深入到各乡镇对秋收机械进行免费维修和指导。
新郑市供电公司成立“三秋”服务队,随时解决群众用电难题,并在此基础上开辟便民服务绿色通道,对涉及“三秋”生产的用电报装、维修等简化程序,提供24小时报修服务,全力提高秋收安全用电水平。
新郑市农委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及时掌握和反馈“三秋”一线情况。
农机具的投入使用,让秋收工作更加省心省力。

本报记者 陈扬 高凯 沈磊 通讯员 李浩 刘君红 文/图

雨霁天晴,秋天丰收的气息扑面而来。

“以前是收麦子快,收玉米慢,这几年随着玉米收割机越来越多,收玉米也变得轻松起来!”在新郑市观音寺镇十里铺村,杨景才站在自家地头指着收割机说,“一趟下来,收玉米、剥皮、切秆,全齐活了!家里这几亩地,也就需要1个人、半天时间,要全靠人工,至少3个人、一星期。”

黄澄澄的玉米棒“可劲儿”地往三轮车里倾泻,乐得杨景才笑得合不拢嘴。司机王清选也趁机喘口气,当看到来到地头的两个老熟人,他忙跳下驾驶室上前打招呼。

原来,这两个老熟人一个是市农委种植科科长时运岭,一个是市农机管理服务中心的技术员朱焕英。“昨天机器的故障排除没?机器故障原因有多种,平时也要注意保养和规范使用啊。”“这方面之前我还没太在意,多亏你们提醒得及时,不然机器一坏就耽误多少活儿!”“我分包的就是你们农机合作社,提供服务是应该的,正是忙的时候,可不能耽误了。”

这边地里的“抢收”工作热火朝天,那边各项检查工作也是紧锣密鼓。为保证物资供应充足和种子质量安全,新郑市一方面积极协调农机、良种供应门市部和农机供油点等备足物资、延长营业时间;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打非治违”活动,切实加强监管,营造安全生产氛围,确保种子质量安全。

乡间田野,一支支服务队也格外引人注目。新郑市新村镇的包村干部刘航,正和同事们在文士湾村低保老人王三法家的地里忙活着。“家里没有壮劳力,一到秋收,俺就为拉粮食犯愁,多亏咱的‘秋忙服务队’帮俺把粮食运到家,成了俺的‘主心骨’。”王三法说。

“作为乡镇干部,帮群众干点儿农活,再给他们讲讲焚烧秸秆的危害和秸秆还田的好处,顺便把秸秆禁烧的工作也做了。”胳膊上带着“禁烧巡查”袖章的刘航笑着说。

此外,新郑市供电公司也有15支“三秋”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和技术指导,以实际行动保障“三秋”安全用电。

郑韩大地,正在谱写一曲丰收的赞歌!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