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乡村里的国庆节
老区农民拍摄家乡美
新郑创游客接待量新纪录
荥阳旅游收入同比增25%
灵崖山:黄帝祭祖处
巩义为市区桥梁全面“体检”
荥阳四项举措战三秋
巩义打造五千亩宜鱼养殖水面
新郑城后刘安置社区开建
200亿打造大型生态经济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乡村里的国庆节

本报记者 李晓光 通讯员 宋要卫

国庆假日期间,正是农村“三秋”大忙时节,记者走进田间地头,采撷了几组镜头,见证了农民忙碌却充满希望的国庆节。

忙碌的秸秆禁烧员

在登封市中岳办事处康村,大喇叭里不时传出宣传禁烧秸秆的声音,在田间或路边,不时有人手拿铁锹等农具,清理着杂草和玉米秸秆,他们是村里的秸秆禁烧员。

宋德成的职务是康村党支部副书记,负责该村的秸秆禁烧工作。“从上月20日开始秸秆禁烧工作,我几乎每天都要在全村的地块转悠一遍……”宋德成说,“原打算国庆期间走走亲戚,可这几天正忙着掰玉米,秸秆乱堆放,怕引起燃烧,就让爱人一个人去了,我还得赶紧到地里看看。”

刚到地头,就发现谁家的玉米秆放在了水渠里。“得赶紧把它弄出去,要不然这两天忙过去,说不定就有人会点燃它。”说着话,他挽起袖子,足足清理了半个小时。之后,又给村里收秸秆的老雷打了电话,让其赶紧拉走。

康村有六个自然村,每个村都要走到看看。该村党支部书记杨宗然表示:“村两委干部都在各个村里忙禁烧,虽然今年天旱,庄稼长势不好,秸秆少,但禁烧工作一点可不敢马虎。”

精心侍弄“玉米棒子”

去年以来,登封遭受严重的旱灾,特别是今秋,很多地方农作物处于减产绝收状态。

在西燕村燕金钟的玉米地里,硕大的玉米棒子着实惹人喜爱。同样的天气和土地,邻居家的玉米只有“麻雀脑袋”那么大。燕金钟笑着说,都说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其实种地和养孩子一样,也要用心去管理。他向记者讲起他的管理经:“一是俺玉米种子选得对。别看都是地,土质不一样,水肥需求等各方面对种子的选购都有讲究的。在买种子时,我还特意带了把田里的土,让人家测试一下看种什么玉米合适,没想到还真管用。再一个是管理。人家种上玉米,喷洒一遍灭草剂就不管了,我可是一锄一锄把草锄去的,这样一是没用药物破坏土壤,二来多锄几遍还能保墒,俺用家里的水井熬了5天才浇了这块地,真是不容易。”看来,老燕还真是下了一番功夫。

说起国庆节的感受,老燕指着车子里的玉米棒子乐呵呵地说,大旱之年能长成这么大的棒子,这就是我最高兴的事。

今年秸秆更“金贵”

国庆节这几天,养牛专业户雷国定尤为忙碌,他在为几十头牛的“口粮”操心。“俺得抓紧时间给牛储备草料呢,要不然到冬天就没有什么喂牛了。”在田地里,老雷手挥镰刀不停地割着玉米秆子,每一棵都是那么“金贵”,割倒后整齐地摆在一起,等待车子拉回养牛场。

“麦季不收,就整了这么点儿麦秸,喂不到两个月。”老雷指着一个不大的麦秸垛说,“本来指望着秋季的玉米秸秆来补充草料,谁知道,秋季又是不收。”

虽然玉米秸秆没长成,又矮又细,毕竟比没有好得多。“往年玉米长得壮实,秸秆多,每到这个季节,村民们都是自己割倒送来,俺只要粉碎储存就行了,今年不中,好多玉米旱死了,根本没有秸秆,咱就得出去找秸秆,这不,不但去人家地里去拉,而且还得自己动手割,这几天俺还动员了亲戚十几个人来帮忙割秸秆并运送。”老雷显得有点无奈。

在老雷的养牛场里,记者见到粉碎机“突、突、突”地粉碎着秸秆,偌大的储存室储存的并不多,“我们忙碌了十几天就储存了这么点,远远不够呀!还得加把劲跑外村去收购呢……”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