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亮剑武当
统一战线专题
辅导报告举行
凝聚慈善精神 共建和谐绿城
市领导督导中小学
和幼儿园建设工作
市政协十三届八次
主席会议昨日召开
郑州机场T2航站楼主体封顶
导 读
我市23个乡镇入选全省百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亮剑武当
——写在郑州三院代表河南在全国急救技能大赛夺冠之际

亮剑武当

——写在郑州三院代表河南在全国急救技能大赛夺冠之际

本报记者 汪 辉 通讯员 王秋红 高铭鑫

千百年来,少林、武当纵横江湖,素有“北少林南武当”美誉。

金秋送爽,沙场点兵。第五届全国急救技能大赛日前在十堰市举行。武当论剑,检阅了全国医疗急救水平,更见证了郑州急救的非凡实力。

此次大赛上,由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急救业务骨干组成的河南代表队,一举夺得团体总分第一名、成人气道管理单项第一名、颈椎损伤解救术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患者的认可比成绩更重要,关键是把急救技术充分运用到实践,为广大患者造福。”昨日,面对这一荣誉,院长李安州显得很低调,谈论更多的则是,医院位居郑州火车站及核心商圈区域,如何让更多的突发疾病患者得到及时救助。作为河南省第一慈善医院,如何让更多流浪乞讨患者的急救医疗得到切实保障。

急救赛场勇亮剑

全国急救技能大赛已举办四次,河南一直处于缺位状态。9月底,第五届全国急救技能大赛将在十堰举行的消息一出,省急救管理协会决心打响河南品牌,决定指派近年来在省市急救比武成绩优异的郑州市三院代表河南参赛。

临危受命,时间紧、任务重。院长李安州、党委书记陈军军紧急召开会议,确定马骥、龚洪申、林玉冲、雷雨四名选手,并与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主任乔伍营等制定了集训方案。

“争分夺秒练内功,一丝不苟提水平,严谨细致抠细节”,成了选手们的行为指标。他们“锁定目标、专注重复”,每天都汗流浃背,手被泡白了,双膝青紫了,但他们都毫无怨言。为了训练,雷雨把孩子送回老家;母亲住院,怕耽误时间,龚洪申没回去;爷爷去世,小孩高烧,马骥咬牙没有回家。为了训练,急诊科主任马婉嫕研究考核标准经常忙到凌晨;退休培训老师张颖健,身体不太好,每天骑车到中心,风雨无阻。

“拿出军人的气概,要有永争第一的胸怀。”训练期间,乔伍营要求严格,目标明确。陈军军多次到现场参与晨练,为队员们鼓劲。李安州多次带领专家观摩指导模拟比赛。

“我们队员一亮相,齐刷刷的,准、稳、细,没有拉分的,五个项目比赛都有明显优势。”马婉嫕回忆说,3名参赛队员奋力拼搏,最终夺得团体总分第一名,荣获团体一等奖。马骥是成人气道管理单项第一名,获“全国医疗急救单项技术能手”称号。“颈椎损伤车内解救”、“多发伤固定搬运”分别获集体第二、三名,实现了我省在全国急救大赛历史性突破。

“你们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郑州队员出色的表现,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好评和尊重。

喜闻捷报,市卫生局局长顾建钦致电说:“你们创造了河南急救工作的一个突破成绩,向你们表示特别祝贺!”省卫计委副主任黄玮也致电说:“衷心祝贺你们取得优异成绩,为河南争了光!”副市长刘东发来贺信,勉励队员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昂扬的状态、务实的作风,投入到医疗急救事业中来,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危急时刻显身手

从起初默默无闻,到后来的被关注、被重视、被尊重。郑州市三院急救承载着河南的骄傲。

在急救赛场,该院急救人员是一群成绩优异、令人瞩目的“运动员”。在现实工作中,他们更是一群和死神进行殊死搏斗的“战士”。

9月22日,该院成功抢救了3位突发疾病致呼吸、心跳骤停的年轻女性,3位患者被送到急诊科时,院内医生与死神争夺患者分秒不让,心脏按压、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用药等急救措施有条不紊。

随着时间一秒秒推移,患者先是心跳恢复,氧饱和一上升,继而血压上升,间断出现自主呼吸,继而自主呼吸恢复。生命体征恢复后,在医生护士的护送下,携带先进便携的呼吸机、除颤仪迅速到达CT室。

小脑出血、脊髓空洞症、小脑扁桃体疝……三个危及生命的诊断被确立。“我是脑外科医师,已等在ICU” 、“我是手术室,已准备好手术间,麻醉师随时待命”……

3个小时后,两位患者已下了手术台,生命体征平稳。6个小时后,两患者清醒,另一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作为河南省第一慈善医院,该院更是因常接诊流浪乞讨人员而赢得社会赞誉。

半年前,一位80岁的抗日老战士与家人团聚相拥而泣的场面令人动容。回到阔别18年的郑州,老战士焦急加上饥寒交迫,晕倒在大街上,经该院急救人员紧急抢救,方才转危为安,并引发了寻找家人的感人故事。

7月份,该院急救人员接回一位昏迷不醒、无任何证件及钱物的老太太,马婉嫕从家里拿来麦乳精,护士们拿注射器接上软管一点点往她嘴里打。几天后,家人才闻讯找来。

如今,让李安州最自豪的,就是全院多个科室完美配合,急救“绿色通道”一路绿灯。

以荣誉为新动力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次夺魁标志着我省医疗急救水平再迈新台阶。

对于这次夺冠的“秘诀”,马婉嫕认为,归功于队员教练心往一处想,时时牢记为荣誉而战的缘故;更得益于医院这两年加强内涵建设,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的成果。 

马婉嫕说:“每位队员既是主角,又互为助手,全项全能都不含糊。作为备用队员,林玉冲如果上场,绝对能拿奖项。但为了全队的利益,不争不抢,甘当绿叶。”

“这次我们的汗水没有白流,充分地展示了河南形象,为河南争了光,但这是荣誉,更是压力和动力。”李安州坦言,郑州三院急诊科座右铭是“尽快让患者及其家人,先安静下来并有安全感”,今后更要时刻牢记“性命相托、责比天大”的使命,更好地让急救技术造福更多患者。

“近两年来,医院对急诊科的工作空前重视,扩建了急诊留观室、ICU,全面改造了急诊科,更换了一批更先进的急救设施,建成了院前急救、院内抢救、急诊重症监护室、急诊病房后续抢救的完整体系。”李安州表示,今后医院将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特色专科建设为驱动,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全面提升医院的医疗质量、服务水平和品牌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医疗服务。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