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经济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雾霾
谁能告诉我,何为“霾祸”元凶?
雾霾治理
不能“打摆子”
华侨华人中原经济
合作论坛下周举行
多家国有大行
执行房贷新政
郑州36家企业
登榜省百强百高
国办要求建立最严
食品药品监管制度
将推动QDII2允许
个人投资境外市场
我省PM2.5纳入地方考核指标
短评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雾霾治理
不能“打摆子”
昨日,被雾霾笼罩的中州大道。 本报记者 宋 晔 摄

雾霾治理

不能“打摆子”

新华社记者 陈灏

华北大范围接连两天的雾霾天气,让广大群众受苦不迭。根据环保部9日上午的实时监测,京津冀地区的城市囊括“最差天气”前7名,空气质量达到“严重污染”,北京市气象部门再次发布霾橙色预警。

根据京津冀环境气象中心通报,这次雾霾是因京津冀地区处于无风、高湿的环境中,污染物快速积聚;而北方地区进入秋收季节,部分省市秸秆集中焚烧,这种“特殊污染源”更加重了这两天的雾霾。

经过近两年治理,华北多省市的雾霾状况有所缓解。但此次卷土重来的大范围重度霾警示我们:治霾艰巨复杂,仍需更大力度强力推进。对于一些地方长期形成的秸秆焚烧等可能严重影响大气质量的陋习,多年来屡屡发生,至今仍无良策,需要当地有关部门下更大力气做出破解。而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关停高污染企业的步伐,也需进一步加快。需要防止的是,雾霾治理,地方部门忽冷忽热“打摆子”,见了三天蓝天就把治霾的长期任务忘在脑后。

加强雾霾治理,各地应该对当地的污染情况有一本清晰的账。以这次雾霾重来看,天气因素和秸秆焚烧是重要原因,但是否还有其他污染成因,不少地方说不清楚。不同区域、不同季节容易形成雾霾的主要成因是什么,有何规律,这些问题需要搞清楚,才能“对症下药”?

舒畅而健康地呼吸不应是“奢侈品”。早日破解“心肺之患”,留住蓝天白云,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待,更是相关部门时不我待的责任。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