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南水北调:历史的抉择
抓好集中清理处置为都市区
建设提供有力土地资源支撑
新郑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确保中央政令畅通决策落地生根
六百专家学者聚郑
研讨自然资源利用
全省开展涉重金属
企业污染专项检查
zw4a47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南水北调:历史的抉择

本报记者 朱 华

(上)

开栏的话

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世纪工程,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伟业。今日起,本报开设“瞩目世纪工程 共迎南水北调”专栏,从南水北调的历史、进程和对于郑州的意义进行逐步报道。

南水北调是世纪工程,更是几代人的梦想。

早在1952年10月30日,毛主席视察黄河。邙山之巅,滚滚黄河,毛主席指示:“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同时,他也感慨道:“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据记者了解,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提出关于南水北调伟大而宏伟的设想。

设想很快变成行动。当年,黄河水利委员会与有关部门组织考察队,开始大量勘测与考察工作。随着新中国经济的复苏和社会发展,华北地区对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越来越大。1958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并发出了《关于水利工作的指示》,明确指出:“除了各地区进行的规划工作外,全国范围的较长远的水利规划,首先是以南水(主要指长江水系)北调为主要目的地,即将江、淮、河、汉、海各流域联系为统一的水利系统规划。”这是“南水北调”一词第一次见之于中央正式文献。

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兴建把长江水引到黄河以北的南水北调工程。

对于北方,水资源始终紧缺。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京津等地区水资源短缺,解决缺水问题,必须贯彻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方针,大力推广节水措施。随着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用水量不断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为从根本上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紧缺的矛盾,除进一步研究和搞好全面节约用水、挖掘当地各种水源潜力外,尽快实施从邻近长江流域丰水区调水显得十分必要。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