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集中宣传引导活动
促进自觉文明乘车
城东路下穿隧道工程
保通路因施工向西平移
易地搬迁助推贫困地区新型城镇化
每天动起来
远离血栓病
2018年全省35万家
法人单位要建工会
13所乡村学校少年宫
获中央专项资金支持
WF108 种树就是种幸福2
WF109 祖国富强 家财富裕2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易地搬迁助推贫困地区新型城镇化
——郑州扶贫开发系列报道之一

本报记者 朱 华

编者按:为动员社会各界关心、关注、支持扶贫开发工作,我国将每年10月17日定为全国扶贫日。今年10月17日是我国首个扶贫日,今年我市扶贫日主题为:“扶贫济困献爱心 共建和谐奔小康”。为迎接首个扶贫日,本报特推出系列报道,聚焦我市扶贫开发的模式、经验及取得的成绩,助力我市扶贫攻坚工作。

虽然是省会城市,但郑州的扶贫开发工作依然任务繁重。按照我市扶贫标准,全市还有各类扶贫对象近20万人。据统计,这些贫困人口大都散居于穷乡僻壤,道路崎岖难行,孩子求学不便,更不用说平时头疼脑热的求医问诊了,更有甚者,因为交通不便,不少人一辈子都没走出大山。

如何让老百姓摆脱贫困?这成为市委、市政府探索的一大课题。几经探索,易地搬迁、就近安置成为共识:老百姓集中了,就有了实现交通便利、求学便利、医疗便利等最基本的条件。

易地扶贫搬迁,新密市率先走出了第一步。新密市三面环山,个别村组生产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水源奇缺、自然灾害频繁,是扶贫攻坚中难啃的硬骨头,采取常规的“输血式”扶贫难以奏效。2002年开始,新密市在该市青屏山公园北麓建设移民搬迁小区,将深山沟里的农民陆续请出大山,搬进城里的高楼。交通四通八达,孩子们上学方便了,有个头疼脑热的在小区里也能寻医问诊了。

易地扶贫搬迁的路子越走越宽。在不少县(市),易地扶贫搬迁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让扶贫搬迁社区越来越漂亮,环境越来越美,人们的心情也越来越敞亮。昨日,记者在新密市和盛嘉园社区采访,发现这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进进出出的居民脸上洋溢着笑容。

新密市米河镇党委书记袁金伟告诉记者,为实现扶贫搬迁“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快致富”的目标,镇里始终坚持“扶贫开发小区建在哪里,工业园区就建在哪里”的理念,落实扶贫搬迁小区居民就业问题。据了解,在和盛嘉园社区不远处,就有一个占地3000余亩、投资5亿多元的市级工业园区,该园区建成后,将能够解决数万人就业问题。

经过不断探索,郑州市扶贫力度越来越大。据统计,2011~2013年,市级财政累计投入4.33亿元用于扶贫开发工作,累计实现脱贫4.9万人;今年力度更大,市财政安排用于扶贫开发的资金高达4亿多元。具体到每个已搬迁的贫困户,市、县两级补贴高达4.5万元。

易地搬迁,更要让村民们脱贫致富。一年前,记者曾就扶贫开发工作赴登封市唐庄乡范家门村采访。当时,地处大山深处的范家门村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已结束,村民们遗留下来的“巨额宝藏”的开采蓝图已绘就。昨日,记者再次来到范家门村,发现宏伟的蓝图正在迅速变为现实,村民们依靠“巨额宝藏”脱贫致富也已指日可待。

范家门村共有200余户700多口人,原来星星点点散居于方圆数十公里的大山深处。山里人每户只有几分山地,种的粮食也仅够糊口,虽然有不少果木资源,但苦于山路崎岖运不出去,群众生活依然得不到改善。2009年,该村正式启动易地扶贫搬迁计划,搬迁地点是在大山外的唐庄中心社区。

“村民搬走了,他们的旧宅还在,依托山里的果木资源,完全可以发展休闲度假产业,而村民也可回来成为产业工人,脱贫致富不是难事儿。”范家门村党支部书记范战标说。据了解,今年6月,范家门村与深圳华鹏飞公司正式签署协议,连续三年投资近3亿元全新打造范家门,发展休闲度假产业,而在合作过程中,范家门村将持有15%的股份。届时,村民们在分红的同时,还可回来当产业工人或参与相关经营。

易地扶贫搬迁的强力推进,有力地助推了贫困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市委、市政府一再强调,要按照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规划建设好扶贫搬迁社区,使搬迁群众向城区、镇区、产业集聚区集中;要坚持搬迁与开发并举,加快贫困山区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努力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快致富的目标。

这一目标正在迅速变为现实。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