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通信视界 上一版3  4下一版
聚焦糖酒会·观察
聚焦糖酒会·现场
聚焦糖酒会·动态
挑款安全软件
打响手机保卫战
手机开启加密模式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移动互联时代
手机开启加密模式

本报记者 周 娟

木马病毒频发、隐私照片外传、通信录泄露、手机通话被窃听……智能手机用户不断增长,屡屡爆出的安全事件,引起了民众对信息安全的担忧。据调查,92.8%用户习惯将隐私存在手机中,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其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手机安全屏障至关重要,加密手机已经到来,你准备用吗?

信息安全备受关注

苹果会收集用户的位置信息;安卓系统存在严重的安全漏洞,攻击者可以伪造ID,冒充可信任的APP窃取用户信息;高通芯片被曝出安全漏洞……最近有关手机安全的消息不绝于耳。

随着移动互联网爆发式增长,手机安全隐患总是随着新业态和新业务而产生。一项调查显示,92%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在网络上分享太多信息,73.9%的网友表示担心自己手机的私密资料被窃取。

“手机随时变手雷,还怎么敢放心用。”网友“天易寒”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个人隐私从手机外泄,手机安全状况令人担忧。

而手机安全专家表示,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使用iPhone,隐私信息可能被苹果公司获取;而使用安卓手机,隐私信息可能被多家公司获取。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越来越多手机“后门”的揭开,手机安全将是用户在选择智能手机时考量的主要原因之一。手机信息安全除了安装安全软件外,通信制式也很关键,同时信息安全本土化将成为大趋势。

手机消费者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涉及安全的问题不分大小,每个人都有保护自己隐私的权利和需求。在智能手机趋于多样化、个性化的时刻,信息安全领域或将成为国产手机对决的下一个市场。

厂商发力加密终端

近日,频繁出现手机个人隐私泄露事件,智能手机安全问题凸显,而此前,上海公务员更换国产加密手机的消息更是引起市民热议。“自己手机内的私密资料竟然轻易就会被窃取,网络越来越不安全。”网友“齐乐天山”说,今后选手机,会主要考虑用起来是否安全。

有业内人士预测,国产加密手机将迎来巨大商机,众多国产手机厂商纷纷开始瞄准这一市场展开角逐。

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隐私泄露、木马病毒、诈骗等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而手机厂商们也逐渐将研发目标更清晰地转向如何提升手机本身的安全性能。目前,很多手机厂商和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私密、防盗功能。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通过密码检测的中国电信加密手机系统语音加密终端产品共有22款,其中酷派17款、华为1款、海信3款、上海优快1款。

通信专家指出,如今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智能手机去完成重要的通话、交易等,个人银行、身份等信息都集中在手机上。未来一段时间内,如何切实保护好个人隐私提高手机系统安全也将成为众多厂商产品研发的方向,国产手机安全领域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日常使用注重防护

据悉,目前,加密手机的“加密”总的来说是指硬件加密,是将整个文件通过加密芯片处理为乱码,一般的读取方法不能读取,只有再经过加密芯片还原,才能正常读取,但是,只要获取或破解了乱码读取的规则,即“密钥”,硬件加密技术便失去了保护隐私数据的意义。这意味着,硬件加密技术仍存在风险。

任何一款手机都不能保证绝对安全,对于普通个人手机用户而言,手机安全的保障更需要的是在使用习惯上进行主动的防范。

专家建议,首先要为手机安装专业安全软件,并定期更新病毒库为手机进行体检。其次要注意下载渠道的安全,尽量选择官方渠道或是具有安全保障的应用商店,不要打开陌生短信中的链接,以免进入恶意网站。

要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最好不要让手机远离自己的视线,手机长设密码屏保,以免被人装入监听软件等恶意软件。

不必要的数据及时删除。当有软件获取数据授权时,慎重考虑。如果遇到手机丢失无法找回,第一时间通过安全软件的远程删除功能将手机内的隐私信息删除。手机二手出售或丢弃不用时,除了格式化,可以用彻底格式化的软件进行进一步的彻底清除。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