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城市表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人生感悟
城市空间
世相百态
人在途中
城市表情
心灵驿站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人在途中

师恩

匡 吉

这两天,心情一直处于激动中,办公室新考来一位外地女孩,闲聊中,竟然得知,她的爸爸与我的爸爸曾在同一个地方当过兵——此句落笔,心里仍不平静,感慨无处不在的缘。

当时,我俩就感觉对方口中说出的父辈服役过的部队番号很是耳熟,再询问驻地名称,分别抄起电话询问各自父亲,竟都能一一对上,电话里的两个老爸也甚是惊喜。只不过,我们从部队举家搬迁时,她的爸爸才去的部队。

我妈是随军家属,我在部队上过小学,扳指一算,已隔有近三十年的光阴,那个叫白水桥的地方,隶属南京市。人到中年,记忆力减退的同时,却又更加牢固地记着某些过往——我上的是白水桥小学,班主任名叫吴龙英。彼时的学校不大,多是部队里的子女,每年,班里会出现几个新面孔,那是刚随军转来的小伙伴,或同时又转走几名孩子,那是随退役的父母离开的同学。我随父亲离开部队的前一天还在正常上课,小小的孩子领悟不了离愁别绪,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部队里的孩子们自小也习惯了和父辈“南征北战”。那天课间,我和同学们正在玩下军棋,班主任吴龙英老师把我喊到办公室,她从抽屉里拿出用田字格作业纸细细包好的一小捆铅笔,微笑着递给我,嘱咐我以后好好学习之类的。我犹记得老师的手指上沾有红墨水——那时的钢笔,漏墨水实属正常,包铅笔的格子纸上也染上了红墨水,不谙世事的我乖巧地点点头,很自然地接着,再很自然地回到教室和同学们接着玩儿,没有道谢,也没说再见,整个一副稀松平常。

那个时期,物质相对贫乏——在离学校二三里地的炮团附近才有一个小小的商店,曾随小伙伴们去玩过,里面光线昏暗,木制的陈列台上,商品少得可怜,大缸里的散装白酒和红糖散发的浓烈香味,却强烈地诱惑着我。或许从我办理转学手续时,吴老师就已有心意,她自小店买来的十来支铅笔,表达了对自己喜欢的学生的不舍,这一份大礼也寄托了老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时隔数十年,每每忆起此事就让我动容不已——我明白得太迟了。

工作以后,去南京不止一次,也萌动过去母校看看的念头,但害怕平庸的自己让老师失望,儿时的恩情在我的内心早已重若磐石。那个叫白水桥的地方,有我的启蒙学校,有我的恩师,就这样永远地安放在心里吧,带着感念,带着温情……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